在线报名
报名咨询
全站搜索未启用
跳到主要内容

谈谈你对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的认识?
1.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过程

从文化传承角度来看,西方列强用大炮揭开中国近代史的第一页时,中国的先进分子也在隆隆炮声中开始睁开眼睛看世界,主张向西方学习。中国向西方学习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学习器物,即工艺技术,学习主体主要是地主阶级改良派。分两个时期,一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口号是“以夷长技以制夷”。二是洋务运动,口号是“中体西用”。第二阶段是学习制度。洋务运动失败后,学习升至制度层面。此时,中国资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其改良派向西方学习君主立宪制进行维新变法。维新变法失败后,其革命派通过革命向西方学习资产阶级共和制。第三阶段是学习思想文化,辛亥革命摧毁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但没有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还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于是,学习西方上升为文化层面,也就是进行观念形态的革命。新文化运动提出了“民主、科学”的口号。因此可以说,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上了三个阶梯,第一步是技术进步,第二步是科技加政治改革,第三步是以往学习基础上的思想解放。

2.新文化运动的标志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陈独秀将改造社会的重任寄予青年,将杂志命名为《新青年》。创刊号首篇文章就是《敬告青年》。希望青年是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却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发出了:“国人若欲摆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的呼唤,引起了非同寻常的反响。

3.五四运动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

基本口号:民主(德先生)与科学(赛先生),以此概括西方文明的精神。此时所讲的民主,既指民主精神和民主思想;也包括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科学,既指科学的思想、精神以及认识和判断事物的科学方法;也指具体的科学技术知识。主要思想武器:进化论和个性解放思想。基本内容是:提倡民主,反对独裁;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五四以前把批判的矛头直指封建主义道统孔学,“打倒孔家店”成为思想界,尤其是青年学生中流行的口号。尊孔与反孔成为新文化运动斗争的焦点,成为观念革命的起点。五四之前新文化运动实质上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与封建阶级的旧文化的斗争。新青年之所以高举民主科学大旗,批判孔学,破旧揭丑,主旨是要打破孔学对人们思想的禁锢,动摇孔学在中国观念形态领域中的绝对权威,以“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之囹圄”,促使人们“思想的解放”,并非要否定孔学。鲁迅在《新青年》发表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以新的视角对封建礼教进行了透彻的分析和入骨的批判,掷出了第一支投枪。“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地每一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是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4.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及局限性

新文化运动对民主与科学的张扬,对旧制度、旧民俗、旧礼教的批判,给了封建政治和思想一次前所未有的沉重打击,加速了人民的觉醒,形成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启蒙运动和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先进知识分子冲破夷夏之辨、中体西用的束缚,放眼世界,大胆拿来,新思想、新观念、新文化如晨曦照亮了黑沉沉的旧中国,社会风气为之一变。新文化运动否定了两千多年来封建正统思想的权威,敢于独立思考、吸收新思想,在客观上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提供了条件。

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阶级旧文化的斗争,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不可避免地在思想和认识方法上存在着缺陷。首先,提倡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但没有提供认识、改造中国社会的思想武器。其次,将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地位,而忽略根本改造中国现存社会制度的必要性。以为无须改造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环境,只靠在观念形态斗争,通过提倡新思想、新道德、新文化,就能改造国民性;改造了国民性就能使中国成为一个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其实,就结构制度的系统分析尤其是方法论意义而言,与其要人改变国民性,不如让人改造社会制度。制度变了人就不得不改变。再者,运动在思想方法上存在形式主义的偏向,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倾向将传统与现代、中国和西方绝对对立起来,把复杂的文化现象作简单化处理。形式主义的方法论影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5.对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怀疑

第一,倡导者们对资本主义产生了怀疑。新文化运动的思想武器来自西方思想武库,但批判的武器变成了武器的批判,这是因为批判的武器暴露了致命缺陷——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内部的矛盾;而一战以极端方式深入暴露了这种矛盾,引发了全世界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寄希望于西方的中国人的希望破灭了。战后欧洲的惨象和西方文明的堕落,使倡导者们产生避害意识,觉得科学进步非但没能制止大战,反而加剧了战争的残酷性和危害性。许多人对资本主义开始失望、惶恐和愤慨,资本主义已经破产的观念渐入人心。第二,大战给西方思想界带来了危机。李大钊说,此次战争使欧洲文明大失颜面。欧人自己对其文明之真假也不得不加以反省。第三,学习西方一再碰壁,使得中国人对资本主义产生更大怀疑。中国自19世纪下半叶思想领域开始激荡,要改变中国的命运;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奋斗不止,但却一次又一次地失败。失败与希望、保守与创新循环往复,生成了中国近代历史曲折痛苦的年轮。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概括道:“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人学习西方的迷梦,很奇怪,先生老师要侵略学生呢?中国人向西方学的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多次奋斗包括辛亥革命那样全国规模的运动都失败了。国家的情况一天天变坏,环境迫使人们活不下去,怀疑产生了,增长了,发展了”。这种痛苦对于中国的先进分子来说,是一件好事,旧的路走不通,就会寻找新的出路,这就为中国的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土壤。

以上各种原因,再加上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就更加深了中国人对资本主义的怀疑和批判。一些激进的民族主义者如李大钊等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新道路。1918年他就意识到,“东洋文明衰败于竞争之中,而西洋文明又疲命于物质之下。世界非有第三种文明崛起不足以渡世危崖”。中国先进分子对西方的怀疑只是说明后来转向的必然性。为什么转向东方,转向马克思主义呢?就是因为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推动。

试述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中国先进分子走上马克思主义道路,是经过长期的艰苦的探索之后的选择。1917年俄国爆发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促使中国先进分子把目光从西方转向东方,从研究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

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正当新文化运动与西方意识形态发生激烈碰撞的时候,“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先进分子发现,比资本主义高明得多的第三种文明就是马克思主义。对中国人来说,马克思主义是进入中国的诸多西方思想流派中较晚的学说。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作的《共产党宣言》,石破天惊地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新坐标,从此,全世界被压迫阶级、人民的解放斗争有了共同的思想理论基础,有了自己的旗帜。十月革命前,中国人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侧重于经济学和公有制,还常与空想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相混淆。当时,中国面临着两种可供选择的道路:要么封建主义,要么资本主义。然而,封建主义不行;资本主义也走进了死胡同。资本主义文化本是封建文化的对立面,但在中国它却因殖民需要而与封建文化相勾结成为反动同盟。况且,列强用坚船利炮送来的西方文化不可能具有反帝的功能。十月革命对中国先进分子最大的影响在于,提供了一个社会主义由理论而实践、由理想而现实的可操作的“范式”,即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阶级斗争的理论,也即列宁“一国革命首先胜利”的理论。所以,毛泽东说:“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十月革命的启示

第一,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指导自己走解放的道路。十月革命发生在情况与中国相似的俄国,这对中国先进分子产生了特殊的吸引力、亲和力。十月革命证明,物质文明落后并不阻止社会主义之进行,落后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来指引走自己国家解放之路,这使彷徨苦闷中的中国先进分子看到了民族解放的新希望。

第二,苏俄反对帝国主义并以新的、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有力地吸引中国先进分子向往社会主义。

第三,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予中国先进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启示。董必武:过去和孙中山一起搞革命,真的是路子不对头,总是靠军阀,革命发展了,孙中山掌握不住,结果让别人搞去了。于是我们开始研究俄国的方式,因为我们从俄国的经验中借鉴了搞群众运动的方法。1923年12月北京大学投票选举世界第一伟人的活动中,列宁在全部497票中,得到227票,高踞榜首,得票率46%。比第二位的美国总统威尔逊多了176票。在此情景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获得了真实动力与接受基础,并出现了一批赞成十月革命、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分子。

李大钊是在中国举起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旗帜的第一人,以他为代表的初步具有共产主义的先进分子通过对各种学说、各种建国方案的反复分析比较,终于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的道路,选择了列宁的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在这之前,人们冲破了封建思想的牢笼,在资本主义的死胡同中徘徊,如今,死胡同被十月革命摧毁了,人们看到了一片崭新的天地。

怎样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一)五四运动的爆发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
1.爆发的时代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

第一,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壮大,获得了更加广泛的群众基础。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力量壮大。产业工人已经达到200余万人。

第二,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潮流。受到潮流影响的、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为五四运动准备了最初的群众队伍和骨干力量。

第三,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陈独秀,十月革命后“中国人也受了两个教训:一是无论南北,凡军阀都不应当存在;一是人民有直接行动的希望。五四运动遂应运而生”。

2.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是直接的导火线。1919年“巴黎和平会议”拒绝了中国政府代表提出的废除外国在华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在华驻军等七项希望和取消日本强加的“二十一条”及换文的陈述书。规定德国应将在中国山东获得的一切特权转给日本。只归还八国联军入京时被德国掠去的天文仪器。北洋政府居然准备在和约上签字。消息传到国内,激起了各阶层人民的强烈愤怒。

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十几所学校的学生三千余人在天安门前集会,随后举行示威游行。五四运动由此爆发。

3.五四运动的发展

运动第一阶段的中心在北京,主力是青年学生,斗争方式是罢课、游行示威等,学生爱国行动遭到北洋政府的严厉镇压。运动第二阶段的中心在上海,主力是工人阶级,斗争方式是罢工、罢市和罢课。运动扩展到了20多个省个区100多个城市。迫于压力,北洋政府不得不于6月10日释放被捕学生,并宣布罢免亲日派官僚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6月28日,中国政府代表没有出席巴黎和约的签字仪式。五四运动的直接斗争目标得到了实现。

(二)五四运动具有旧民主主义革命所不具备的一些特点,而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其一,斗争的坚决性、不妥协性,“在于它带着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封建主义”(毛泽东)。其二,中国知识分子理性地认识到帝国主义内部和外部的各种矛盾,认识到帝国主义是中国人民最大的敌人。坚决地提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改造强盗世界,另起炉灶”的口号。

2.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

具有近代以来历次斗争所达不到的广泛性和群众性。

3.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经过这次运动,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分子不仅从理论上认识了工人阶级的历史地位和使命,而且对工人阶级的强大力量身感同受,开始到工人中传播马克思主义,进行组织工作,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队伍)。“五四时期中国工人阶级开始有了觉悟,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1921年便产生了中国共产党”(毛泽东)。

(三)对五四运动的评价
1.评价一

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斗争方式全新、波及全国、第一次由工人、学生和市民发动的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全新方式:广泛动员、组织各阶级阶层群众联合进行斗争。

2.评价二

爱国学生起了先锋作用。开始时学生行动是自发的,后来陈独秀、李大钊通过学生社团学生对运动及时指导和推动,整个运动变得有组织,而且把这场运动坚持到了胜利。

3.评价三

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工人阶级以巨大的热情和规模参加到反帝反封建运动中,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给予反动统治阶级以强有力的打击。

(四)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光荣传统

“五四运动的精神,最根本的就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当代中国的广大青年,要继续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光荣传统,努力担当起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江泽民1998.5.4)。继承五四传统,要做到四个统一:学习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

试比较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的不同之处?
从领导力量来看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由于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不可能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他们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五四爱国运动是由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领导的,工人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显示了伟大力量,他们强烈地反对帝国主义分赃的巴黎和会,反对军阀政府卖国。

从运动规模和群众发动的广泛性上看

辛亥革命虽有许多群众参加,但资产阶级由于阶级局限性不敢发动广大人民群众。五四爱国运动的规模是空前的,遍及了中国城乡;从卷入阶层看,工学商等都行动起来了,其规模之大,在反帝反封建斗争方面的彻底性,是前所未有的。

从结果和影响看

辛亥革命虽然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被军阀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成果,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五四运动则取得了反帝反封建的初步胜利,特别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以及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从此开始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时期。

简述中国早期信仰马克思主义者的类型及代表人物

第一,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代表人物有李大钊、陈独秀。

第二,五四爱国运动的左翼骨干,代表人物有毛泽东、蔡和森、周恩来。

第三,一部分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代表人物有董必武、吴玉章、林伯渠。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队伍中李大钊、陈独秀属于先驱者和擎旗人,毛泽东等五四运动的左翼骨干则是其主体部分。

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1)选择马克思主义的条件和背景

1.中国的先进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是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向西方探索救国救民真理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农民阶级、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探索国家出路的努力先后失败,先进分子向西方寻求真理的努力一再碰壁,开始对西方文明产生了怀疑和保留态度。

2. 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中国的出路问题再一次摆到中国人民面前。

3. 五四运动前后工人阶级的壮大及其斗争为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提供了阶级基础和实践需求。

4.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运动思想启蒙的结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前提条件。

5.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影响,推动了先进分子思想方向的转变。第一次世界大战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中国人对资本主义方案产生了怀疑;俄国十月革命给陷于彷徨、苦闷的中国人昭示了新的理想目标和建国方案,使先进分子看到了斗争的新希望。

(2)选择马克思主义是经过反复比较和探求的结果

1.各种社会主义流派的百家争鸣和非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试验及失败,表明只有马克思列宁主义才是科学的真理,才能为解决中国社会问题找到出路。

2.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同各种反马克思主义、反社会主义思潮不断论战,扩大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影响和阵地,使更多的人认识并自觉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

3.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并在斗争中自觉运用和传播马克思主义。他们一方面重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一方面注意同中国的实际结合,提出知识分子同工农相结合等重要思想。

4.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过程中,大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出现,进一步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后来中国共产党的产生作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 中国人民从来就勤劳勇敢,富于斗争传统。他们的斗争之所以屡遭挫折和失败,重要原因之一,是由于没有一个先进的坚强的政党作为凝聚自己力量的领导核心。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这种局面就开始从根本上改变了。

2.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国人民由此踏上了争取民族独立、自身解放的光明的道路,开启了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历史征程。

3.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弘扬建党时期的“红船精神”,即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

4.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呈现了哪些新面貌?为什么?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中国革命就展现了新的面貌:第一,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第二,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在中国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同时,中国共产党也开始从事发动农民的工作,农民运动蓬勃发展。第三,实行国共合作,并在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进行了北伐战争,掀起大革命高潮。

中国革命之所以呈现了这些新面貌,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中最先进、最有政治远见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它代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只有它才能成为中国革命的真正领导者。正如毛泽东所说,由于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根本地改变了革命的面貌,引起了阶级关系的新调度,农民革命的大发动,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革命彻底性,由民主革命转变到社会主义革命的可能性,等等。所有这些,都是在资产阶级领导革命时期不可能出现的。

最后修改: 2022年03月1日 Tuesday 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