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报名
报名咨询
全站搜索未启用
跳到主要内容

讨论

学习了前面的内容,你对以下的问题是否别有一番领悟?不妨去论坛与同学们分享一下。

应该如何看余华小说的变化?

提示:

余华的小说创作大体经历了“暴力化叙事”和“世俗化叙事”两个时期。

以1987年《十八岁出门远行》发表为标志,余华正式开始了先锋小说的创作阶段。此后,《现实一种》等先锋名篇相继问世。在这些小说中,启蒙主义成为了一个极为重要的创作主题。具体而言,余华小说中的启蒙主题,主要表现为一种在暴力叙事下的历史批判。在余华笔下,“历史”首先以人格肉身的形式呈现,颠覆行为就是对历史这一人格肉身的暴力刑罚。

90年代后,余华开始了长篇小说的创作,小说主题也历经了一个从先锋到世俗的巨大嬗变,从暴力叙事下的历史批判逐渐转向苦难与命运叙述,逐渐呈现出“乐生主义”的色彩。他开始“展示高尚”,而不再仅仅局限于暴力和死亡,不仅真实记录了诸多小人物的平凡人生,而且在创作方法上也愈加趋向于现实主义。

造成这一转变的根本原因,可从作家在90年代写下的一系列“文学笔记”中找到端倪。在他看来,福克纳、海明威、罗伯—格里耶和陀斯妥耶夫斯基等文学大师,都在心理描写之外,找到了表现人物内心的方法。这一方法就是从简单直接的心理描写,转向对人物言谈与行动的忠实记录。余华也由此总结出了写作和生活的某种一致性,他认为,写作其实是作家对自我生命的一种完成:通过写作,作家与笔下的人物一道经历了现实生活未曾给予的人生境遇,通过生活,作家完成了写作中虚拟的生命体验——写作与生活不过是完成作家生命历程的两个方面。对待生活的态度转变,最终引发了余华创作的叙事转型。

(此讨论区还没有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