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报名
报名咨询
Global searching is not enabled.
Skip to main content

2.情境法

情境法强调通过严格控制词汇和句子结构,通过情境教学发展学生口语能力的第二语言教学法。

产生时间:20世纪20年代

别称:口语法

代表人物:英国的帕默、霍恩比、韦斯特、亚历山大等

语言学基础:结构主义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的情境理论

心理学基础:行为主义的习惯形成理论

主要特点

1. 强调口语领先于书面语的原则。

2. 课堂上用目的语教学,但并不完全排斥母语。强调培养用目的语进行思考的重要性,但也承认用母语释义可以更便捷,只要多练习,可以灵活选择释义方法。

3. 提倡一系列的“句子—情境”教学,新的语言点通过情景介绍出来并进行操练。

4. 词汇教学方面选教最常用的极少量单词,逐步扩大词汇量。强调对语言材料的严格控制,课本的编写和讲授都要遵循由简及难、循序渐进的原则。

5. 用归纳法介绍语法项目。

6. 充分利用声、光、电教学,教学手段多样。

教学过程

评价

1.全面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同时又分阶段侧重发展。

2.严格控制词汇和语法结构,循序渐进。

3.通过情境理解和训练言语技能,教学方法多元。

4.不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过分强调遵循儿童的学语过程,忽视了语言的交际性。

总结

情境教学法虽然在语言教学理念上追随直接法的脚步,但在具体的实施方面比直接法更加科学。比如情境法通过对英语词汇和语法的研究,提出在语言教学中要对词汇和语法的数量进行控制,通过词频统计出基本英语词汇,再利用基本英语词汇编写教材或词典。在教学中严格遵循从具体到抽象,有简单到复杂,由已知到未知,由浅入深的原则,在情境中理解句子,讲练句子时让学生懂得该在什么情境中使用,通过反复练习,让学生将句子与情境联系起来。随着教学实践的发展,口语和情境法逐渐成熟完善起来,成为20世纪初影响甚广的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

Last modified: Monday, 2 March 2020, 12:38 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