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报名
报名咨询
Global searching is not enabled.
Skip to main content

8.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趋势

总的来说,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趋势形成了以下几个特点:

1.研究方式从经验主义上升到以理论为导向。

2.语言习得研究从描述现象到寻找理论解释。

3.科学性加强,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更加注重实证性研究。

4.多元化理论支撑,特别是认知理论的发展对二语习得提供了可靠的理论支撑。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研究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以鲁健骥先生的《中介语理论与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语音偏误分析》发表到今天只有30多年的历史。

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召开语言学习理论研讨会,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开始引起国内学者的关注。到现在虽然时间不长,但也取得了非常可喜的成就。无论在研究范围、研究深度和研究方法上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在汉语本体方面的习得研究成果丰硕,这是中国学者用力最多的部分,主要集中在偏误分析、汉语习得顺序等方面。

研究的过程大都是对学习者偏误进行统计描写,总结规律,分析成因,最后提出教学对策。这种研究范式成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经典范式。

语言项目涉及语音、汉字、词汇、语法、语篇等各个方面,其中又以词汇和语法的研究最为丰富。

在研究方法上,手段更加多样化,比如利用统计学的方法对偏误现象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在语料选择上,由于有了中介语语料库,样本的选取更加科学。

在研究基础方面,随着大型语料库(现代汉语语料库、中介语语料库等)的建设与开放,人们的研究范围更加扩大,研究对象更加细化,如母语背景、是否汉字文化圈、不同汉语水平等。

越来越多的研究改为以问题为导向,国别化研究更受重视。

Last modified: Tuesday, 25 February 2020, 12:07 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