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报名
报名咨询
Global searching is not enabled.
Skip to main content

1.听力教学

听力是指学习者对通过听觉器官输入信息的理解能力,它包括学习者感触到声音,在大脑中进行辨别、甄选,寻找匹配的图示,进行信息提取等过程。听力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微技能,它直接影响学习者对语言的理解。

汉语听力教学的原则

1.大量输入的原则

听力理解是通过语音获得意义的过程,能否快速准确地与大脑中的图示建立联系直接影响到听力理解的效果。

音义联系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语速、语音清晰度、个人的听觉器官灵敏度以及对话题的熟悉度等等。排除客观因素,听觉器官灵敏度和话题熟悉度是影响听力理解的重要因素。

多听是听力训练的第一步,俗称“磨耳朵”。多听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听力课时要够,二是听力课上对某一信息的刺激要足。

2.听说结合的原则

听力训练应该和其他形式的训练结合起来。通常采取的有听看结合、听说结合,听写结合等等,这样信息在通过听觉器官输入的同时,还利用其他通道输入大脑。比如,视听结合有利于学生对听力内容的理解,听说结合有利于学生对听力内容的归纳和总结,听写结合有利于信息的记忆和巩固等等。

3.增强学生的参与性原则

听力课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因此,在听力课上增强学生的参与性就变得非常重要。教师要把语言知识的教学与听力技能的培养结合起来,比如:

听力训练前:教师可以通过头脑风暴激活学生对话题的认识。

听力训练中:教师可以就某些观点展开讨论。

听力训练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话题内容进行总结等。

听力教学的主要模式

在听力教学中存在两种不同的教学模式:自下而上模式和自上而下模式。

1.自下而上的模式

自下而上模式是指通过理解每一个语素、词语、短语和句子来理解整篇听力材料。

在这种听力教学模式中,学生需要课前预习听力课文。教学过程如下:教师讲解学生掌握生词→反复播放听力材料,学生辨识句子以及进行意义讲解→教师讲解句子让学生理解语篇的意义。

这种教学模式的练习方式常有:听后判断,听后选择,根据听力课文内容回答问题等等。大多数的听力测试都是采取这一模式。

2.自上而下的模式

自上而下的模式强调听者自身在听力理解过程中的作用,听力过程不再是听者被动地接受语言信息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地、积极地理解语言材料的过程。自上而下的模式中,听话人听力理解的起点不是听力材料本身,而是听者已有的背景知识。这有助于学生猜测并理解将要听到的内容。

教师遵循的教学步骤为:教师先介绍与话题有关的背景知识,弄清楚里面的人物、时间、地点等信息,再进一步推理事件的发展。自上而下的教学模式降低了听力课的难度,但教学时学生对意义有了推测,影响了对语言形式的学习。

听力教学的基本步骤与训练方法

1.听力教学的基本步骤

2.听力训练的方法

(1)听后写

边听边标注(拼音训练)、听后填空、边听边连线、听后标注词语或句子顺序、听后判断正误、听后选择正确答案、听后写简述等。

(2)听后说

边听边读、边听边模仿、回答录音中的问题、听后简答理解性问题、听后复述(转述)、听后讨论等。

Last modified: Monday, 2 March 2020, 12:51 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