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报名
报名咨询
全站搜索未启用
跳到主要内容

伍、字义的种类

单义字只有一个义项,无需对它进行分类。对于多义字的字义,可以根据生成次序及生成关系,把它们分为本义、引申义与假借义三类。

字的本义

字的本义指文字产生时获得的意义,例如:

昕,本义是黎明、天亮。《说文》:“昕,且明也,日将出也。从日,斤声。”

本义的确定,有两条标准,即字形标准与字用标准。所谓字形标准,就是字的本义一定要与字形有着密切联系,从字形中能到说明。所谓字用标准,就是说,与字形相联系的这个意义,一定要有文献用例。

为什么要坚持字形标准,是因为所谓本义就是造字时的意义,最初的字形就反映了当时的字义。如果一个字义与其最初的字形不符,那么,它就不是本义。

乘,小篆作“乘”,《说文》:“乘,覆也。从入桀。”这个意义应是“乘”的引申义,而不是本义。乘,金文作“乘”,其形象人登在树上之形,表示登高。《诗经•豳风•七月》:“亟其乘屋。”句中“乘”都是登高的意思,可见它的本义是“登高”,而不是“覆”。

旦,古文字象太阳与地面若即若离的状态,这种情景,在早晨太阳初升与傍晚太阳将落的时候,都能看得到。如果仅仅根据字形来探求字义,那么,“旦”表示早晨或表示傍晚,都是可能的,然而,求诸文献,“旦”只有早晨的意义,而没有用作傍晚的例证。

探求字的本义要依据最初的字形,而不是后起的字形。因为后起的字形发生了变化,与本义的联系不再那么密切了。例如,《诗经•曹风•候人》:“彼候人兮,何戈與祋duì。”高亨注:“何,通荷,扛在肩。”意思不错,但是不是通假字呢?小篆形体上很难判断,而从甲骨文、金文上看,一目了然。

字的引申义

引申义是从字的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

例如“火”的本义是“物体燃烧时所发的光和焰。”《汉语大词典》为之设立的义项有:①焚烧;焚毁。②用火加热。③火灾;发生火灾。④指灯烛或火把。⑤古代指雷电,电光。⑥用火光照视。⑦光芒。⑧热,热气。⑨形容红色。⑩喻紧要;紧急。⑪喻指发怒,气。⑫喻强烈的感觉或欲望。⑬中医指引起烦躁、发炎、红肿等症状的病因。⑭古代兵制单位。十人为火。⑮指若干人结合的一群。⑯犹年、岁等义项。显然,其中从①至⑨这些意义是从其本义中的不同角度直接引申出来的,是其近引申义;而“喻强烈的感觉或欲望”、“中医指引起烦躁、发炎、红肿等症状的病因”,以及其余的义项则是从这些引申义中再引申出来的,是远引申义。

近引申义与本义的关系密切,容易了解,而一些远的引申义与本义的联系要经过许多中间环节,如果不知道这些中间环节,那么,一些远引申义就往往被误认为是假借义。例如:莫,具有“寂寞”义。《汉书•外戚传下•孝成班倢伃》:“白日忽已移光兮,遂晻莫而昧幽。”颜师古注:“一曰,莫,静也。”句中的“莫”就是“寂静”的意思。这一字义,正是从其“傍晚”的意义引申出来的。古时候,天黑之后,人们就休息了,所以显得寂静。可是《汉语大词典》却把“莫”的寂寞义解释为通假义。

字的假借义

假借义是一个字因被借用而产生的意义。某个字,本来没有某种意义,因为它被借去表示另外一个字的意义,从而获得了这个字的意义,这种意义就是假借义。

刃本来是“刀锋,刀口”的意思。《书•费誓》:“砺乃锋刃。”孔传:“磨砺锋刃。”

借为“”,指制作。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海叙不遇》:“虬怒,拂衣而起,诘旦,手刃絶句百篇,号比红诗,大行于时。”“手刃絶句百篇”,就是亲手制作绝句百篇,

通“”,义为柔韧而坚固。《礼记•月令》“命泽人纳材苇。”汉郑玄注:“蒲苇之属。此时柔刃,可取作器物也。”“柔刃”就是“柔韧”,“刃”假借为“韧”。

通“”,指古长度单位。汉桓宽《盐铁论•诏圣》:“严墙三刃,楼季难之。”“三刃”就是“三仞”。“仞”是古代长度单位,七尺为一仞。一说,八尺为一仞。

“光”,本义是“光线”。《诗•齐风•鸡鸣》:“匪东方则鸣,月出之光。”

“光”可通“广”,表示“广”的各种意义:

其一,可以表示“广阔”。如,《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

其二,表示“充满”的意思。如,《书•洛诰》:“惟公德明,光于上下。”孔颖达疏:“此光亦为充也。言公之明德充满天地。”

其三,表示“”的意思。《荀子•不苟》:“言己之光美,拟于舜禹,参于天地,非夸诞也。”“光美”就是“广美”,即“大美”的意思。

其四,表示“”的意思。《谷梁传•僖公十五年》:“德厚者流光,德薄者流卑。”杨士勋疏:“光,犹远也。”

最后修改: 2020年02月29日 Saturday 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