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报名
报名咨询
全站搜索未启用
跳到主要内容

贰、汉字对中国社会的作用

汉字与中国社会关系密切相关。汉字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产物,从根本上说,是中国社会的发展决定着汉字的发展,但汉字不是绝对被动的,它反过来又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反作用。

汉字对中国社会发展的贡献

汉字是中华先民的伟大创造,在长达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汉字为中华民族与中华文化的形成发展、国家的统一,发挥了无与伦比的作用。美国著名人类学家摩尔根说过:“文字的使用,或在石上刻象形文字,提供了文明开始的最适切的标准。倘若没有文字上的记录,历史与文明,都不能适当的说已经存在。”在这个意义上说,中华民族辉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开始于汉字的应用。在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中,汉字发挥了重要的无可替代的作用。它记录、保存、传播了历史各个时期的文明成果,促进了历史的发展。

第一、汉字是管理国家事务的重要工具。《易经•系辞上传》:“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夬。”从甲骨文、金文与《尚书》的文献中可以看到,文字在当时已经是国家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了。我国是世界上国家管理经验最为丰富的国家,仅记载历朝历代国家各种管理制度的专书就有“十通”之多,而这些管理经验都是靠汉字记录下来的。

十通,是通典、通志、文献通考、续通典、续通志、续文献通考、清朝通典、清朝通志、清朝文献通考、清朝续文献通考这十部政书的总称。唐代杜佑撰《通典》一书,专就历代典章制度,分门别类地,系统、全面而又概括地编撰成我国最早的一部专史巨著,开创了史书的新体例。出版之后,一直为历代学者视为不朽的名著。此后宋郑樵撰写《通志》,元马端临撰《文献通考》,连同《通典》合称“三通”。清乾隆时加入官修的《续通典》、《续通志》、《续文献通考》以及《清通典》、《清通志》、《清文献通考》合称“九通”。1935年再加上《清续文献通考》,总称为“十通”。其中以马端临的文献通考最有价值。

第二、汉字是人与人之间交际的重要手段。秦代,已经有了私人书信。2002年,在湖南里耶出土的秦简中发现了中国最早的书信实物,距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在没有现代通信手段的农业经济时期,书信是分居两地的人们交际的最重要的方式,“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些诗句表明了书信在古人生活中的重要性。汉字也是个人记事抒情、展示才华的重要方式。日记、诗文、书法都是以汉字为载体的。

第三、汉字记录了生产技术,从而有力地促进了物质生产的发展。早在春秋时期,我国就出现了《考工记》这样的记录物质器具生产技术的著作,也出现了《黄帝内经》这样的伟大的医学著作。在西汉,就有了《神农本草》这样的中药学著作,后来有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宋代沈括的《梦溪笔谈》。几千年来,我们的先民用汉字记录了丰富的物质生产科学技术,这些著作对于物质生产技术的总结、传播和发展是不言而喻的。

第四、文字为历史记载提供了最好的手段。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任何一个时代的进步,都是在历史的基础上进行的,因而历史记载具有非同小可的重要意义。历史记载和传承有多种方式——实物的方式,图符的方式,记忆的方式,还有口传的方式,然而最好的方式莫过于文字。因为有了汉字,我国在三千年前就有了文字记载的历史。因为汉字的使用从未间断,因而有了从公元前722年开始,直到今天的编年历史。

第五、汉字是文化教育最重要的工具。文化教育的基础就是文字,如果不识字,那么再好的书籍,也没有办法读,因此,文化教育首先得从文字教育开始。在先秦,汉字就是启蒙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周礼•地官•保氏》记载,保氏教育“国子”的课程就有“六书”,即文字,汉代有《苍颉篇》、《急就篇》等书籍就是识字教材,宋元以后的“三百千千”,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都是用于识字教学的。

第六、文字还被用来著书立说。据《左传•昭公十二年》称,当时的古书有“三墳五典,八索九丘”。孔安国在《尚书序》中说,“三坟”是伏牺、神农、黄帝之书;“五典”是少昊、颛顼、高辛、唐虞之书;“八索”指八卦之说;“九丘”是记载九州岛物产与气候地理的书。这些都是“上世帝王遗书”。《周礼•外史》也有外史掌书外令“掌三皇五帝之书”的说法。先秦时期,诸子百家撰写了大量的著作,这些著作都是用汉字书写的。

中国古代的文明成就主要靠汉字记载,三千多年来我国用汉字记载的书籍数量众多,素称汗牛充栋,在很长的时间内,遥遥领先于世界各国。成书于先秦的儒家十三经,字数数倍于基督教的经典《旧约》圣经。据估计,各种典籍到明末约达2.5万种,25万卷,比当时世界各国书籍的总数还要多。我国历史文献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在世界上绝无仅有。这笔丰厚的遗产为人类提供了独一无二的宝贵财富。

第七、汉字是文化传播最重要的载体。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历来存在着不同的地域文化,而这不同的文化主要是靠文字书写的书籍来传播的。从考古资料与《楚辞》等传世文献中可以看到,春秋战国时期,中原文化有许多都是借助文字书写的书籍传播到江汉流域的楚国去的。

汉字也是向国外传播文化的重要载体。大约在距今两千年时,用汉字书写的汉文化典籍就传入朝鲜半岛了。现存古朝鲜流传至今的第一部通史性著作《三国遗事》,就是用汉字书写的,其中提到的一些史迹,就是出自中国古代的一些史书。在公元三世纪,有一个叫王仁的朝鲜人带着汉文典籍《论语》到日本讲学,从而把儒家文化传到日本。当前,中国文化正在走向世界,汉字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之一。

汉字对汉民族的发展壮大与国家的统一的贡献

汉字除了具有促进社会发展这种所有的文字都具有的一般功能而外,还具有拼音文字所不具备的一些独特功能,这就是促进了民族融合,维护了国家统一。

汉字是表意文字,被称为汉人的第二语言,它对于中华民族的形成,产生过不可估量的作用。现在的中华民族是历史上许多不同民族逐渐融合的结果,最初是炎黄两个部族的融合,后来有中原民族与四方民族的不断融合,有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农业民族的融合,有北方各民族与南方各民族的融合,这种融合过程持续了数千年,终于形成了今天这样的在世界各民族中人数最多的中华民族。在这个过程中,汉字起到了沟通不同民族的思维语言的作用,成为各民族共同使用的统一文字,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发生了巨大的作用。

国家的统一,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共同的语言,共同的文化。而汉字对在中华大地上形成共同的汉语和共同的汉文化,产生了难以估量的作用,从而对中国的统一,产生了巨大的作用。

中国和欧洲的面积差不多,欧洲在历史上,一直处于分裂状态,现在仍然有几十个国家,而中国,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国家,而且在历史上,统一一直是发展的主流,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国使用着形体稳定、能够沟通各地方言的汉字。汉字的一个重大功能就是用于国家事务的管理,拼音文字在语言不同的情况下,难以充当国家事务管理的工具,而汉字这种表意文字,在方言歧异的情况下,仍然可以对疆域辽阔的国家实行有效的管理,从而维系着国家的统一。

汉字为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提供了条件

文字是人们学习和工作的主要工具之一,人们阅读文字的速度直接关乎到学习和工作的效率。目前,英文和汉字都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而英文又是表音文字中具有代表性的文字,有人拿英文和汉字作比较,进行试验,结果证明,“中文阅读速度约是英文阅读速度的1.6倍。”这就为使用汉字的人的学习、工作的高效率提供了条件。

有的学者说:“在信息化时代,文字将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高效率的阅读正是汉字赋予亿万炎黄子孙的财富。李公宜先生说:‘1.6倍意味着在相同的阅读时间内,中国人可以比西方人多获得60%的精神食粮;意味着在同样勤奋的条件下,一个中国人一辈子(平均寿命按70岁算)看的书,西方人只能在上帝给予他比中国人多活36年的寿命时才能读完。’”阅读不仅是学习的方法,而且也是工作的重要方法,不言而喻,对于以阅读为方式的工作来说,高效率的阅读,也就意味着高效率的工作。

最后修改: 2020年02月28日 Friday 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