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报名
报名咨询
全站搜索未启用
跳到主要内容

贰、通假字

什么是通假字

通假,又称古音通假,指古书中本有其字而未用,却用一个同音或近音的字来临时代替的用字现象。这个本该用的字叫做本字,而那个临时替代的字就叫做通假字。例如《史记.项羽本纪》:“距关,毋内诸侯。”“距关”是在关口上挡住敌人的意思,应该用“拒”字,这里却用了“距”。“拒”是本字,而“距”则是通假字。

通假与“六书”中的假借都是借用别的字来代替本该用的字,但是二者又有所不同。通假与假借的主要区别有两点:第一,假借是本无其字可用,不得不借;通假是本有其字而不用,临时找一个同音或近音字来代替。第二,假借是某字被借之后,就成为借者的字形,因而长久地具有了这个意义;通假则是借字只是在被借的情况下,才临时的具有借义,而在其它场合下,借字仍然表示它原来的意义。

“北”的本义是违背,东南西北的“北”本来有音无字,只好借本义是违背的“北”来表示,借用之后,“北”就做了方位名词“北”的字形,因而长久地具有了方位名词“北”的意义,这种借字现象就是六书中的假借。

“信”的本义是诚实,但有时它却被借去表示“伸展,伸张”的意思。《周易•系辞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信”,即伸展的意思。《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句中的“信”是伸张的意思。伸展、伸张的本字是“伸”,可是,这里有本字而不用,却借用了一个“信”字来表示“伸”的意义,但是,这种代替只是临时性的,在一般场合中,“伸展”、“伸张”的意义仍然用“伸”字表示,而“信”字也仍然表示它本来的意义,这种借字现象就是本有其字的假借。

通假字的种类

通假字的条件就是它与本字必须音同或者音近。根据通假字和其本字的语音关系,通假字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同音通假字

同音通假字就是读音与本字相同的假借字。例如:

畔借为叛:《孟子•公孙丑》:“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的本义是田界,这里借为“叛”,是背叛的意思。畔、叛上古同音,都属並纽元部。

(二)同声或同韵通假字

同声或同韵通假字指与本字声类相同或韵部相同的通假字。

有的通假字与本字声类相同而韵部不同。例如:

趣借为促: 《史记•陈涉世家》:“趣赵兵亟入关。”“趣”的本义是快走。《说文》:“趣,疾也。”这里借为催促的促。二字同属清纽,但“趣”属侯部,“促”属屋部。

(三)声类韵部相邻通假字

声类韵部相邻通假字指与本字声类韵部都不相同,但却相近的通假字。例如:

归借为馈:《论语•阳货》:“归孔子豚。”“归”的本义是女子出嫁。《说文》:“归,女嫁也。”这里借为“馈”,是赠送的意思。“归”属见母微部,“馈”属群母物部,二字声韵全都不同,但是,见、群同是牙音;微、物,一为阴声韵,一为入声韵,可以对转。

通假字需要注意的问题

学习通假字需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一)确定通假字要以古音为依据

通假又称古音通假,它主要发生于上古时期。确定通假字与本字的语音关系,要以古音为据,不能拿今音去衡量。由于语音的变化,一些通假字的读音原来与本字相同或相近,但今天已经变得不同了。例如古书多借“罢”为“疲”,二字上古同音,但今音已经不同了。古书借“逑”为“仇”,二字古代同音,今音也不相同了。

(二)掌握通假字与本字的对应关系

在古音通假中,哪个字借为哪个字,通常具有一定的约定俗成性,而不是凡是同音或近音的字都可通假。例如与“早”同音的字有枣、藻、澡、蚤等,但一般只有“蚤”可通“早”,而其它字则不能借为“早”。

在本字与通假字的数量对应关系上,通常是一对一,即一个字只能固定地借为某一个字,但是,也有一对多,即同一个字可以借为多个不同的字;或多对一,即多个字都可借作某一个字的情况。

适借为谪、嫡、敌:

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史记•陈涉世家》)

立适以长不以贤。(《公羊传•隐公元年》)

攻适伐国。《史记•范雎列传》)。

“适戍”的“适”借为“谪”;“立适”的“适”借为“嫡”,“攻适”的“适”借为“敌”。

详、洋、阳借为佯:

齐王怪之,故不敢饮,洋醉去。(《史记•吕后本纪》)

通假字与本字之间,一般是单向通假,即甲字可以借为乙字,而乙字却不能返过来借为甲字。但也有一些字可以互相通假,例如,

为、谓互通:

管仲,曾西所不为也,而子为我愿之乎? (《孟子•公孙丑上》)

丞相岂儿女子邪?何谓咀药而死? (《汉书•王嘉传》)

前句“为”通假为“谓”,后句“谓”通假“为”。

(三)对于通假字的确认要慎重

在确认通假字时,除了要有音韵上的根据外,还必须要有古代文献证据,否则,结论是不可靠的。王安石《石钟山记》:“是说也,人常疑之。”句中用了“常”字,有人认为这个常字是“尝”的通假字。实际上,这里的“常”根本就不是通假字,而是本字的正常用法。因为用它的本义,句子十分通顺,句意合理,如果讲成通假字,反而歪曲了句意。

滥用通假,就是在不该用通假法去解释字词的地方,却用了通假法。王力先生说:“善用通假,就能做出很大的成绩;滥用通假,那就错了。‘滥用通假’就是你主观臆测这个字应该怎样解释,就从通假上来找一个理由,这样子就坏了。”

关于运用通假的问题,他说:“古人不写别字是正常的情况,写别字是不正常的现象。所以凡是不该认为通假也能讲得通的话,就应该依照平常的讲法,不要再讲什么‘通假’,否则,就会造成错误。”“通假”的理论根据是文字之间的“声近义同”,然而,这个根据要建立在文字具有社会性的认识的基础之上,否则就会陷入形而上学。

最后修改: 2020年02月29日 Saturday 1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