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报名
报名咨询
全站搜索未启用
跳到主要内容

柳青

柳青

柳青(1916-1978),原名刘蕴华,陕西吴堡人。

1925年:在寺沟村上学。

1927年:考入葭县(今佳县)螅镇高小。

1928年:随长兄柳春园到米脂县东街小学读书,同年5月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

1929年:返回葭县螅镇小学读书。

1930年夏:考入省立绥德师范学校,接触到《共产党宣言》《少年漂泊者》等书籍,参与学校的学潮,学校被封闭后,返家种地。

1931年:考入榆林省立第六中学,一年后即能阅读一般的英文原著。

1934年夏:考入西安高中,又开始自学俄文,在学校经常写散文、诗歌,翻译外国短篇小说,不断在报刊上发表。

1935年:“一二九”学生运动燃及西安,为西安高中学生会负责人,任学生刊物《救亡线》编辑。

1936年:“西安事变”后,学生运动再度高涨。同年底,经董学源介绍,与延安来的李一氓、冯文斌相识,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李一氓领导的陕西省委临时宣传委员会工作,任学校党支部宣传委员,西安学生联合会刊物《学生呼声》主编,在《学生呼声》刊物上,发表了《毛泽东和斯诺的谈话》,短篇小说《待车》。

1937年:高中毕业,任《西北文化日报》副刊编辑,负责西安青年文协党团工作。同年考入北京师大、北大和天津北洋工学院部分师生在西安办的“西北临时大学”俄文选修班。

1938年:5月到延安,在陕甘宁边区文协任“海燕”诗歌社秘书、民众娱乐改进会秘书,做机关党的工作,翻译西班牙小说《此路不通》,后赴晋西北前线采访。

1939年春:回延安,随民众剧团去陕甘宁边区9个县体验生活。8月再度上前线,先后到晋西南115师独立支队2团1营、129师386旅771团任文化教员。

1940年:10月回延安,先后写出《误会》《牺牲者》《地雷》《一天的伙伴》《废物》《被侮辱的女人》《在故乡》《喜事》《土地的儿子》《三垧地的买主》等10多篇小说,后结集为他的第一本短篇小说集《地雷》。

1942年:参加延安整风运动。

1943年:2月到米脂县任乡政府文书,在这里完成了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种谷记》(1947年7月东北光华书店印行)。

1945年:10月带着《种谷记》手稿随军奔赴东北。

1946年:2月到达大连,负责接收整顿大众书店和印刷厂,任大连大众书店主编。

1947年:回陕北途中因交通阻塞,被留在冀东参加土地改革。

1948年:10月回到陕北米脂,以著名的“沙家店战役”中一个粮店支前的事迹为题材,创作第二部长篇小说《铜墙铁壁》,1949年完成于秦皇岛(人民文学出版社1951年出版)。解放初期,任《中国青年报》编委、副刊主编。

1952年起:落户陕西长安县(今西安市长安区)达14年。

1952年8月:任陕西长安县委副书记,亲历从互助组到合作化的全过程,使长安农业社运动成为陕西和西北地区的先进典型。

1953年:3月辞去长安县委副书记,保留常委职务,定居皇甫村,住在一个破庙里,专门从事文学创作,写有散文集《皇甫村的三年》(1956)、中篇小说《狠透铁》(1958)和长篇小说《创业史(第一部)》(1959)等。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被打成“反动权威”、“黑作家”、“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遭受残酷迫害。西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单位曾在长安调查月余,写出长篇报告《柳青在长安的十五年》,肯定他历史清白、工作正派,作品经得起历史考验。

1967年:9月再次被关进“牛棚”,折磨四年之久。在此期间,家被捣毁,妻子马崴被迫害致死。

1978年:6月13日,病逝于北京,时年62岁。

最后修改: 2019年09月5日 Thursday 1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