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报名
报名咨询
全站搜索未启用
跳到主要内容

五、“样板戏”

通过本知识点的学习,希望你:

能够准确说出第一批八个“革命样板戏”的名字;

能够用自己的话简要说明“样板戏”与“京剧现代戏”的关系,以及样板化的过程。

课前思考

“样板戏”与京剧现代戏是一个什么关系?如何理解“样板戏”产生的文化语境?

从戏剧文学创作角度看,“样板戏”奉行的是单一的、先行的题材观,服从于塑造“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需要,体现了当时极左思想的话语霸权,呈现出反人道、反现代性的封建价值观。第一批八个“革命样板戏”:京剧《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海港》,现代芭蕾舞剧《白毛女》《红色娘子军》,交响音乐《沙家浜》。

“样板戏”主要来源于“京剧现代戏”。

京剧现代戏最初的萌芽,始于1942年的解放区文艺运动时期,而成规模性的创编和排演始于1958年,其盛兴则以1964年的“全国京剧现代戏观摩会演”为标志。京剧现代戏在被作为“样板戏”之前,已经是经过富有艺术创作经验的专家和行家精益求精的艺术打磨,反复锤炼,有比较成熟的故事框架和人物设置,甚至唱腔台词,都受到观众的普遍欢迎。

京剧现代戏受时代影响,也具有强调阶级斗争、注重道德教化和政治说教、正面人物塑造高大完美的特点,其中一些剧目其后被江青看中后,根据“无产阶级文学艺术”原则,推出了违反艺术创作规律的“三结合”原则,即“领导出思想,专家出技巧,群众出生活”,抽掉了艺术创作中最宝贵的真实性、创作个性和独特体验。京剧现代戏在样板化过程中,逐步成为宣传和强化某种政治理念的“符号”,也就是“革命样板戏”。

“样板戏”在样板化的过程中,由于戏剧所具有的直接交流的舞台演出机制、观众接受和欣赏艺术的自身规律等复杂因素,极大地限制了江青们完全无视艺术效果的胡作非为,保留着自己原有的艺术特征,一些经过反复演出获得观众认可的经典情节、唱段,在复杂的情势下得以保留,满足了观众潜在的“娱乐”需求,同时兼具艺术观赏性与欺骗性,这种复杂的戏剧生态反映了当代戏剧“走向现代”的曲折和艰难。

最后修改: 2019年09月8日 Sunday 1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