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报名
报名咨询
全站搜索未启用
跳到主要内容

六、《红灯记》

通过本知识点的学习,希望你:

能够用自己的话简要说明《红灯记》从电影、沪剧、京剧到样板戏的演变过程;

能够用自己的话简要说明《红灯记》的主要内容和艺术成就。

课前思考

《红灯记》主要有哪些艺术成就和创作特点?

《红灯记》这个题材最先由沈君默和罗静于1962年创作成电影剧本《自有后来人》(又名《红灯志》),后被改编为多种剧目,其中以沪剧《红灯记》最成功。

阿甲和翁偶虹编剧的11场现代京剧《红灯记》,表现地下党员、铁路工人李玉和一家异姓三代为把一份密电码送交北山游击队,在叛徒出卖的紧张情势下与日寇周旋,前仆后继英勇斗争的故事。该剧人物形象饱满鲜明,具有传奇性和惊险性,极具戏剧冲突,结构紧凑,细节精湛,充满革命英雄主义的时代主题色彩,在1964年“全国京剧现代戏观摩会演”上,一炮而红,是“十七年”戏曲现代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主要成就

《红灯记》创造性地调动了京剧艺术表现手段为塑造人物服务,很好地解决了传统戏曲表现现代主题的矛盾。最能体现这个特点的段落是“痛说革命家史”。李奶奶以“爹不是你的亲爹!奶奶也不是你的亲奶奶!”这样炸雷般的诉说开头,接着是“十七年风雨狂怕谈以往”的思绪难平的大段唱腔进行厚重煽情的铺垫蓄势,然后是作为剧核的长达80多句的掷地有声的大段念白,把情绪绷到了最大张力,然后又接一段“闹工潮”的唱段把诉说家史之“痛”导向希望后继有人的绵绵不绝的情感渠道,使李铁梅顺势而进,接过红灯唱出“打不尽豺狼绝不下战场”的誓言,把观众情感推向最高潮。这种“组合拳”式的艺术手法增强了京剧艺术的感染力,挖掘了京剧新的艺术表现的可能性,丰富了京剧艺术的手段。

戏剧结构

《红灯记》戏剧结构紧凑,故事情节惊险,人物颇具传奇,叙事跌宕起伏,具有很强的观赏性,暗合了中国观众的审美习惯。“赴宴斗鸠山”中李玉和同鸠山两人间的“道魔斗法”,敌我双方的斗智斗勇,让观众得到了语言交锋的满足,一直为观众津津乐道。

语言艺术

《红灯记》的语言艺术达到了很高水准。在唱腔设计上,编剧对传统京剧重演唱技巧轻唱词写作的弊端进行了大力改进,唱段既晓畅如话,又富含诗意,文采彰显而又易于流传。在念白设计上,传统京剧的念白比较程式化、类型化,距离现代人的语言审美习惯较远,不利于接受,《红灯记》的念白兼具高度的个性化与生活化特征,不仅精雕细琢,精练干净,用当代人的话语,贴切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心理,较好地融叙事、抒情、交流、交锋等功能为一体,同时借鉴话剧独白、说书等艺术手段,形成个性突出、张力十足、声情并茂、铿锵动人的特色,获得打动人心的艺术效果。

样板化的过程

《红灯记》样板化的过程,在江青授意下,主要在两个方面进行了修改:

其一

戏剧情节的增删:

1.交通员改成未死,自行离开李家,李玉和加唱一段《天下事难不倒共产党员》,表现接受任务后的决心;

2.李玉和粥棚接头不成回家后,交代他已经将密电码转移,而不是像原来那样把密电码带回家中;

3.为了表现地下斗争只是对武装斗争的有力配合的道理,就在结尾增加了游击队“伏击歼敌”一场戏。

其二

增加李玉和的戏份,突出和拔高李玉和的形象,这不但没有提高现代京剧《红灯记》的艺术成就,反而失去了历史的真实感和人物的亲切感,影响了观众的艺术审美。

最后修改: 2019年09月16日 Monday 0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