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报名
报名咨询
全站搜索未启用
跳到主要内容

心理学发展流派和第二语言教学

语言教学是受心理学影响较大的学科,语言学习涉及感觉、理解、记忆、想象、思维等许多心理活动,这些都属于心理学的研究范畴。作为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教学活动设计也必须符合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因此,对语言教学活动的研究必然要包括对语言学习者心理活动的研究。心理学是第二语言教学最重要的理论基础之一。

官能心理学

官能心理学形成于中世纪,其来源于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提出的灵魂官能说,柏拉图认为灵魂由理智、意志和情欲三部分组成。

官能心理学

主要观点:

意识、感情、知觉、想象、记忆、推理、意志、注意等,均属人心中的重要官能。

心灵利用其不同官能从事不同的活动,如用记忆官能去进行识记和回忆。

经过训练,数种官能彼此配合可以产生各种心理活动。

基于以上理论,外语学习就被看作是训练学生智慧的有效手段,通过学习外语训练记忆、思维、意志等心理官能,而不是掌握语言知识。

第二语言教学影响

官能心理学是语法翻译法的心理学基础。

语法翻译法认为外语教学具有双重目的,教育的目的旨在发展学生的智慧,实践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阅读能力。

心理训练说认为不必重视实用知识的学习,重要的是形式的训练,因而语法—翻译法首要的教学原则就是重视语法规则形式的学习与练习。

联想主义心理学

联想主义心理学形成于17世纪的英国,是流行于17至19世纪,西方心理学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学派。联想主义是把人的心理活动归结为感觉和联想的心理学流派。洛克(Locke)是早期联想主义心理学的倡导者。19世纪桑代克发展了古典联想主义心理学,他的心理学以“联结”一词贯穿始终,所以称为“联结主义者”。

联想主义心理学

主要观点:

把人的心理活动归结为感觉和联想。感觉是一切知识的来源,它通过神经的传导在人的脑部所引起的内部运动就是联想。

洛克

提出“频因律”即习惯是使观念联合的重要力量。对于要学的事,必须有相当程度的重要练习,多次重复后,本来有意识的活动,最后就可能变成无意识的活动。

桑代克

特定的刺激与特定的反应之间会形成联结,反复联结就会形成习惯。学习也是通过尝试错误形成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根据动物学习实验,提出三条学习主律:

练习律:学习需要重复。

效果律:指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因获得满意的效果而被强化。因此,对学生的奖赏比惩罚更有力。

准备律:与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关,指学习者有准备而又参与活动就感到满意,否则无论是有准备无活动还是有活动无准备都会引起烦恼。

第二语言教学影响

联想主义心理学是直接法的心理学基础。

直接法认为,语言是一种熟练、习惯,应该通过大量的重复操练和模仿练习使学生达到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自动化程度。

直接法认为联想是学习和记忆的基础,学生在开始学习外语时,通过机械模仿和反复背诵保持了一些语言材料,随着年级的不断增长,语言材料不断丰富,这样通过联想的手段使新旧语言材料建立联系。

联结主义关于记忆、遗忘等研究对语言教学的意义重大。比如,及时复习、保持学生兴趣是提高记忆的有效手段等。

行为主义心理学

20世纪美国心理学界出现了行为主义,这是强调学习过程和测量外显行为的心理学派。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华生(John B.Watson),后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斯金纳(B.F.Skinner)。

行为主义心理学

主要观点:

否认意识,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行为;反对内省,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的方法。

早期行为主义强调刺激与反应的直接联系,否认人脑和神经中枢在心理活动中的作用。提出了著名的“刺激—反应”(stimulus-response)理论。

30年代出现的新行为主义,研究刺激与反应之间的个体认知的中介过程,代表人物是斯金纳(B. F. Skinner),建立了“刺激—反应—强化”模式,即采取强化措施可以使某种行为形成习惯。

研究方法: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

第二语言教学影响

行为主义成为听说法、视听法等重大影响的外语教学流派的心理基础。听说法根据“刺激—反应”学说,认为言语行为是通过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并加以强化而形成习惯。因此第二语言教学要通过反复操练和大量模仿养成新的语言习惯。

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语言活动的及时、合理、积极的反馈是非常重要的。

格式塔心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 Gestalt Psychology)诞生于20世纪初期的德国,代表人物有韦特海默(M.Wertheinmer)、考夫卡(K.Kolfka)、柯勒(W.Kohler)等。“格式塔”的德文意思是“整体”,强调心理现象的整体性,因此格式塔心理学又称完形心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

主要观点:反对把意识化解成元素,主张把心理作为一个整体组织来研究。认为整体不能还原为各个部分、各种元素。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整体大于局部之和。对构造主义和行为主义进行了调和,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既可以是意识,也可以是行为。

研究方法:采用综合方法研究心理现象,既可以使用内省法,也可以使用客观调查法。

第二语言教学影响

格式塔心理学对视听法有一定的影响。强调通过视觉加听觉一起来理解语言材料,主张用整体结构的方法教词汇,并要求学生整体地领会语句的意思。

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奈瑟尔(Ulric Neisser)发表《认知心理学》一书,标志着现代认知心理学的正式诞生。狭义的认知心理学,专指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它是用信息加工的观点和术语说明人的认知过程的科学。广义的认知心理学以人的认知活动和过程为研究对象。

认知心理学

主要观点:广义的认知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的认知过程,并把认知作为人的全部心理活动的过程,包括注意、知觉、表象、记忆、思维和语言;不把人看做是刺激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信息加工者,一种据具有丰富的内在资源并能利用这些资源与周围的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积极有机体。

记忆:认知心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记忆是人脑对过往的经验或事物的识记、保持、重现或再认。记忆分为:

瞬时记忆:感觉到的外界刺激,又称感觉记忆,其容量可以很大。

短时记忆:一部分信息因受到人的注意而进入短时记忆。容量十分有限,短时记忆的容量又被称为记忆广度,是指彼此无关联的事物短暂呈现后能记住的最大数量,大约7+2个单位。

长时记忆:短时记忆的信息如果具有足够的强度或者反复,有的就可以进入长时记忆。长时记忆的容量则是无限的。

研究方法:接受了行为主义的客观方法,强调研究人的意识,继承了格式塔心理学在知觉、思维和问题解决的领域的研究成果。认知心理学的出现表现了当代心理学互相融合的新趋势。

皮亚杰

关于认识的心理发生过程,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Jean. Piaget)创立了“发生认识论”,认为知识发展受三个基本过程的影响,即同化、顺应和平衡。皮亚杰提出了著名的图示理论。

第二语言教学影响

认知法在认知心理学基础上形成,主张在第二语言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习者的智力作用,重视语言规则的发现、理解和掌握,着眼于从听、说、读、写全面地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记忆的研究告诉我们,在第二语言学习中及时复习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只有及时复习,语言信息才有可能进入长时记忆。

图示理论对第二语言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在听力、阅读教学,很多研究证明,激活原有图示对提高学生的理解非常有帮助,由此,促发了听力、阅读教学模式的变革。

人本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创立者是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影响最大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Carl R.Rogers)。

人本主义心理学

主要观点: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研究人的自我发展,把人的本性与价值提到心理学研究对象的首位。强调人的价值与尊严,强调人有自由意志,有发展自身潜能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人的内在价值是对满足的需要。马斯洛提出了著名的“需求理论”,他认为人最高度的发展就是自我实现。

图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

人本主义心理学还认为人有自我指导能力,在人与人的关系中,情感因素起决定作用,反对强制压迫,而是要启示人的自我实现意识,促进人的自我实现。

研究方法:强调用抽象思辨与元素分析相对立的整体分析法,对人做出全面描述,把人当做一个理智与情感的整体来研究。

第二语言教学影响

许多外语教学法,比如咨询法、默教法、全身反应法、交际法等都是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的指导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深深影响了语言教学的发展。

人本主义心理学高度重视学习中的情感因素,强调第二语言教学中应充分尊重学生个性,以学生为中心。

总结

近年来,在第二语言教学研究中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心理学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各种教学法流派的更迭无不打上心理学理论的烙印,其结果是心理学与语言教学之间的相互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这也意味着我们必须进一步涉足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领域,了解与语言教学相关的理论和新的研究,这样才能将语言教学,特别是第二语言教学的规律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今天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认知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发展,它代表了心理学发展的新趋势,也将对第二语言教学今后的发展发挥更大的理论指导作用。

最后修改: 2020年03月4日 Wednesday 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