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报名
报名咨询
全站搜索未启用
跳到主要内容

2.教育理念的发展

教育理念是在教学实践及教育活动中形成的对"教育应然"的理性认识和主观看法,包括教育宗旨、教育使命、教育目的、教育理想、教育目标、教育要求、教育原则等内容。

十七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教育要适应自然”的原则。认为教学要遵循直观性、循序性、量力性等原则。他试图建立分科教学法,论述了科学教学法、艺术教学法、语言教学法等。

十九世纪德国教育心理学家赫尔巴特提出“科学教育理论”。强调教育理论应该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的本质是以各种观念来丰富儿童的心灵,把他们培养成具有完美道德品格的人。他提出了较为完整的课程体系,主张教学应以教师为主导,提倡对学生实行约束性管理,同时强调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20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杜威主张教育即生活,认为教育应与生活相联系,“在做中学”,在问题中学。鼓励儿童自然地发展,以儿童的兴趣作为教育活动的依据。杜威的教育理论被称为进步主义教育理论,对美国20世纪上半叶的教育实践影响深远。

目前影响最大的是建构主义教育观。“建构”是指学习者新知识的信息与原有知识信息结构的关联。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对世界的意义进行合作性建构的过程,而不是“客观知识”的传递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因此,要“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策略方面强调创设情境,设计自主学习方式,通过角色扮演、游戏等教学手段,在小组协作过程中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建构主义教学观对语言教学法影响巨大。当前的语言课堂上很多教学方法都可见建构主义教学观的影子。

最后修改: 2020年03月1日 Sunday 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