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报名
报名咨询
全站搜索未启用
跳到主要内容

1.翻译法

翻译法依靠母语,通过翻译的手段,主要培养第二语言读写能力。

产生时间:18世纪末19世纪初

别称:传统法、古典法

代表人物:奥伦多夫(德)

语言学基础:历史比较语言学

心理学基础:官能心理学

主要特征

1.   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发展智慧为主要目标,不重视听说教学。

2.语法是主要的教学内容,用母语通过演绎的方式对语法规则进行详细的讲解分析。

3.教学中进行母语和外语的互译,翻译是主要的教学手段和测评手段。

4.教学材料强调学习规范的书面语,注重原文,阅读文学名著。

教学过程

翻译法的教学过程包括阅读、分析、翻译、讲解、背诵等几个部分。各分支由于所强调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不尽相同,教学过程的顺序有所不同。

评价

1.学生牢固掌握语法规则、语言知识。

2.采用母语翻译,使得语言学习初级阶段比较容易,学习效率较高,教师省力。

3.学生阅读水平和阅读能力较强。

4.过分强调母语,不利于目的语思维习惯的养成。

5.教学手段机械、死板,教学过程枯燥、乏味,学生不易产生兴趣。

总结

随着语言教学的发展,翻译法也进行了改革,以阅读为主,加入了听说的训练,脱离了原先直译的手段,从最初的只注重词汇和语法的教学模式,逐步过渡到以文字为依托,读、听、写、说齐头并进的教学模式。实施以课文为中心,语音、词汇、语法综合性教学。直到今天,翻译法依然是一些国家外语教学的主要方法,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综合课中也仍然使用翻译法的一些教学手段。

最后修改: 2020年03月2日 Monday 1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