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报名
报名咨询
全站搜索未启用
跳到主要内容

2.自然法

自然法基于语言习得理论,遵循个人语言能力的自然发展,强调在语言教学过程中要尽量提供适当的自然环境,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习惯在自然过程中形成,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自然法是一种综合教学法,综合了直接法、口语法、情境法、听说法和各种交际法之长。

产生时间:20世纪70年代

代表人物:泰勒(Tracy D.Terrell)和克拉申(Stephen D.Krashen)(美)

语言学基础:第二语言习得理论

心理学基础:人本主义心理学

主要特点

1.强调交际性原则。课堂内的各项活动以话题为基础,而不以语言结构为基础。

2.强调语言材料的可懂输入。学习语言的顺序是先听、阅读、后说、写作。强调先给学习者提供足够数量的输入,等到学生认为自己准备就绪时再开口说话。可理解性输入是自然法最重要的原则。

3.强调直观性原则。

4.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意义表达上。课堂教学中运用交际活动训练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进行交际活动时,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语言表达的信息上。

5.降低学生的学习焦虑,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6.容忍学生的错误。自然法认为不纠错学生的进步会更快。因此,在教学中不需要纠正学生的错误。

教学过程

自然法的设计初衷是帮助学生由初级水平向中级水平过渡。它的教学过程包括三个阶段:活用预备阶段,又称听力理解阶段,活用初级阶段和活用阶段。

1. 活用预备阶段。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向学生输入可理解的语言材料,借助各种手段使学生理解,但不要求学生开口。比如,教师用直观法教授简单的祈使句和教室中各种事物的名称(如,桌子、门等),多次反复后,学生理解后随着教师的指令做出动作。这一阶段的长短取决于学生自己,不同阶段的学生所需时间不同,从几天到几个月不等。

2. 初级活用阶段。有了一定量的语言输入以后,如果学生有表达的愿望,就可以就语言内容进行回答问题。教师关注的是语言意义的传达。

3. 活用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拓展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教学方式有参与游戏、组织活动、角色表演、小组讨论等形式。

评价

自然法以培养学习者的语言交际能力为主要目标,综合运用了其它教学法的教学手段,在可懂输入的基础上,为学生创造愉快的、轻松的学习氛围,培养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过分强调习得,依赖语言习得中的一些尚未证实的“假说”,忽视了学习的作用,低估了语言形式的重要性。

最后修改: 2020年02月28日 Friday 2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