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报名
报名咨询
全站搜索未启用
跳到主要内容

2.性格

性格是指人的个性心理特征。它具有稳定性,是人对现实的态度并且表现在其行为方式中。学习者的性格倾向一直是教育心理学和语言学所热衷研究的领域,因为它影响着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和效果。实践证明,良好的性格特征,如积极上进、持之以恒、严谨认真、审慎果断等都会对二语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相反焦虑、恐惧、不求甚解、不善交际等就会产生消极的影响。

性格的分类

由于性格现象的复杂性,至今心理学中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分类。一般将人的性格分为外向型和内向型。

外向型是指一个人的心理能量是指向外部的,需要从别人那里获得自我认同和自尊等心理感受。

外向型学习者喜欢高谈阔论,因为说话有助于他们理清自己的思路。喜欢表达自己的思想,而不太愿意去倾听他人。

在语言课堂上表现活泼,口头表达积极,融入环境较快,在环境中学习效率较高。

由于其性格外向,会获得较多的语言实践,但也容易受外界的影响,缺乏细致的思考和理解的深度,从而导致其语言知识没有系统,表现零乱。

内向性格的人倾向于向自己的内心寻找成就感。

这类学习者比较安静,喜欢阅读、写作一类的语言任务。

在语言学习过程中,他们善于聆听,精于书面推理,不善言辞,在表达前往往有一个较长的思维过程。

他们喜欢独自学习,在分组学习中常常处于被动的地位,课堂发言也不积极。

内向型学习者对语言形式的把握更加准确,语言学习能力也更强。

二语教学启示

内向型和外向型性格各有利弊,很难说哪种性格更适合第二语言的学习。对语言教师来说,在教学中应该细致观察学生,加深对学生的了解,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采取有的放矢的教学。

焦虑

焦虑是语言学习中存在的一种很正常的负面情绪,其中包含着急、不安、忧愁、紧张、恐慌等成分。

语言学习会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就会使学生产生焦虑。焦虑情绪在大部分学生身上都存在,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

语言学习中存在的焦虑主要有两种形式:

特质焦虑:主要指个人性格中持续的不安和担心。

状态焦虑:指学习者在应对某一特定情境或特定事件的时候出现的焦虑,比如考试或者课堂回答问题。

研究者认为语言学习的焦虑主要是特质焦虑,原因是害怕考试、担心用目的语交际时出现错误、害怕被评价等等。

根据焦虑的作用,可以分为促进型焦虑和阻碍型焦虑。

促进型焦虑:可以激发学习者征服新的学习任务,使得学习者做出情绪上调整,帮助学习者进步。

阻碍型焦虑:会使学习者知难而退,逃避新的学习任务,让学习者时刻处于紧绷的状态,难以放松,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二语教学启示

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焦虑感会随着语言水平的变化而变化。

初级阶段焦虑感会比较强,要求教师多采取一些减轻学生压力的方法,比如放慢说话的速度、多鼓励学生、多采用集体回答的方式、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等。

中高级阶段以后焦虑感会逐渐降低。对于那些学习努力的学生,焦虑感反而会变成学习的动力。教师可以采取因材施教的办法进行分类指导。

歧义容忍度

歧义容忍度又称“模糊容忍度”,是性格特征中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它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是指学习者在对待具有歧义、语义不明、含混不清的语言材料时的一种处理态度。

在第二语言学习中,目的语的语言、文化等与学习者母语有很大的差异,经常会遇到有歧义的语言现象:

歧义容忍度比较高的学习者
允许不确定的知识存在,接受不同的观点和意见,能够很好地处理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矛盾和差异,继续坚持学下去。

歧义容忍度比较低的学习者
会对知识进行严格归类,不允许模糊地带的存在,对模糊的或者有歧义的事物不予处理,尽量回避。

没有歧义容忍度就会增强焦虑感。应该注意的是在语言学习中歧义容忍度过高或者过低,都不利于语言的学习和进步。

最后修改: 2020年03月1日 Sunday 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