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报名
报名咨询
全站搜索未启用
跳到主要内容

1.汉语教学原则(1)

汉语教学原则是对汉语教学活动应当遵循的一些基本要求。它是在把握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对教学实践的总结和概括,同时又反过来指导教学实践,对教学计划的制定、教材的选择与使用、教学方法的确定等都有指导作用。教学原则又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因教学对象的特点,教学目标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原则既包括一般的教学原则,例如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巩固性原则、启发性原则、精讲多练原则等。也包括反映自身学科特点的教学原则,如交际性原则、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的原则等。

精讲多练,讲练结合的原则

语言工具观要求语言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语言交际能力。语言课是一种工具课、训练课。语言知识只是学生语言技能内化的一个必要条件。因此,在处理讲与练关系的时候,对外汉语教师总结出了“精讲多练”的原则。

精讲:要求教师在语言知识的讲解过程中要做到“精确、精当、精准”,对语言知识的输入要“少而精”,可以将一个语言点分散成几个层次进行讲解,边讲边练,讲练结合。

多练:包括学生课上在教师引导下练习和课下自主练习。练习的内容既包括有意义的交际性练习,也包括机械性练习。从语言学习的整个环节来说,机械性练习是交际性练习的基础。学生第二语言的熟练度,流利性都需要通过机械性训练来完成,但最后要在交际性练习中检验其正确性和得体性,从而提高其语言交际能力。

交际性原则

交际性原则是基于语言作为交际工具这一本质特点所提出的,体现了语言教学的根本任务,也符合当今世界各国之间交流日渐频繁、密切的现实。

根据卡纳尔(Canale)和斯韦恩(Swain)的交际能力模式,语言交际能力至少要包括四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语法能力:指拥有语言本体知识,如语音、词汇、语法、句法等。主要涉及正确理解和表达话语的字面含义,即遣词造句能力。

社会语言能力:指在不同的社会语言环境中理解和表达的能力。交际的话语应在语义和形式上都是恰当的,同时适应话题、交际双方的社会地位、交际目的等。

语篇能力:指把语法形式和意义融合在一起,能够口头或书面地连贯表达不同语篇的能力。即形式上衔接,语义上连贯。

策略能力:又叫补偿能力,是在交际过程中的应变能力,指为了增强表达效果或弥补交际中的缺失所使用的策略。

二语教学启示

交际性原则要求要把语言当做工具来教,而不仅仅是讲解语言知识。教学内容要体现交际性的特点,教学过程也要体现交际化的特点。

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源自于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杜威(Dewey)的“以儿童为中心”这一理论。

本原则是为处理教与学的关系而提出,是一条根本的原则。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并不是对立的,而是强调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又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活动中,从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内容和教材的选择,到教学方法的确定、教学活动的开展,再到课后练习全部都要围绕学生的需求展开。

教师要从教学目的、教学计划、学生对目的语学习的需求等一些具体的方面出发精心设计课堂的流程,研究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法和教学技巧,鼓励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给予学生充分而准确的示范并纠正学生的语音语法及交际失误。同时还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学会因材施教,在学习方法上给予学生充分的指导。

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的原则

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是对外汉语界历经多年实践总结出的一个重要的教学原则。结构、功能和文化不仅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主要内容,而且三者结合并重、互相依存,已发展成对外汉语教学的主流教学法。

结构:是指语言结构,包括语义结构和语法结构。熟悉和内化语言结构是掌握语言技能的基础。

功能:指的是语言的作用,比如打招呼、道歉、寒暄等等。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使用语言。强调语言的功能,就是强调语言的交际性。只有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才能培养学习者的语言交际能力。

文化:包括“交际文化”和“知识文化”。“交际文化”是指那些沉淀在语言中,影响双方交际的文化因素。“知识文化”是帮助理解语言的目的语国家的国情和文化背景知识。

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体现了对外汉语教学界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基本认识。

最后修改: 2020年03月1日 Sunday 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