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报名
报名咨询
全站搜索未启用
跳到主要内容

2.汉语课堂组织与管理的原则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课堂组织与管理原则遵循一般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原则,又有其特殊性。

目标导向原则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学习者的汉语交际能力。汉语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都要以这一目标为导向。在汉语课堂组织与管理的过程中:

教师不仅要在课前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而且要明晰课堂中的哪些因素会影响着教学目标的实现。

教师应按照汉语教学的逻辑结构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得汉语课堂的导入、复习,讲练、巩固等各个环节连贯、有序地展开。

注意教学时间规划、教学节奏掌控等因素。教师要完成教学目标一定要合理规划教学时间,保证按时完成教学计划所规定的教学任务。节奏要素是要求教师的授课不能平铺直叙,模式单一,而应该根据教学内容高低起伏,张弛有度。

以人为本的原则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基于人本主义的思想。人本主义强调学生的自我发展。教师应该创设一种积极的、支持性的、促进学生成长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发展其自律精神。

在这种教学环境中,教师是学生成长的促进者,帮助者。教师要关心学生、了解每位学生的特点,运用适度的奖励机制和表扬措施,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创造学习的环境等。

预防在先的原则

相比于成功处理一些教学中的消极行为,有经验的优秀教师高明之处在于对课堂消极行为的预防。

首先,教师要让学生清楚他对教学的期望。这样的汉语课堂就会营造出一种自信的氛围。

其次,要有明确的规则。课前“立规矩”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对年龄比较小的学生。立规矩的时候要考虑不要与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相矛盾。

第三、树立教师的“权威”。教师的“权威”是通过自己高超的教学能力和有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获得的。

最小干预原则

美国教育家罗伯特.斯莱文提出,他认为正常的教学行为在受到干扰时,应采取最小值的干预来纠正违规行为。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是用目的语来教授目的语。这本身就增加了学生理解的难度,如果学生听不懂教师的讲解说明,就很容易走神、困倦。这时教师应该用眼神、手势、身体语言等以最小的代价帮助学生回到教学中来。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其他同学的影响。注意这一原则并非是放松对课堂的管理。

激励与自励原则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人类的思维是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即“刺激—反应”,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叫做强化,通过环境的改变和对行为的强化,任何行为都能被创造、设计、塑造和改变。教师在汉语课堂中要:

及时对学生积极的学习行为予以肯定,如学生认真思考、主动回答问题、参与小组合作等,使这类行为得到强化。

树立榜样的力量,促使学生个体产生希望进步的内在需求。

最后修改: 2020年03月4日 Wednesday 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