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报名
报名咨询
Global searching is not enabled.
Skip to main content

2.语言测试的分类

第二语言测试的分类主要按照不同的考试目的、评分方法、测试方式、答题方式、答题媒介、测试的制作要求以及成绩解释的方法等来进行分类。

按照考试的用途分

根据测验的用途,我们将语言测验大致分为成绩测试、水平测试、学能测试、分班测试和诊断测试。

1.成绩测试

成绩测试是一种回顾型测试,目的在于了解学生过去较长一段时间内的学习情况。成绩测试是教育测试中使用最广泛的测试。

基本性质是测量学生在多大程度上掌握了教学目标所要求的内容,它的最大特点是教什么测什么,学什么测什么。

成绩测试的命题通常以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学生使用的教材为依据。

典型的成绩测试是学校里常用的期中、期末测验、结业考试、毕业考试等。

2.水平测试

水平测试是指对考生语言能力的测评。水平测试往往用来选拔人才。

它是教学过程以外的测试,不以任何课程、教材或者教学大纲的内容为基础,没有十分明确的内容范围。设计者不关心学习者用了什么教材、学了多长时间、由什么样的老师教的等等,命题人员只是按照“特定的目的”来确定考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我们比较熟悉的托福考试(TOEFL)、中国的汉语水平考试(HSK)、英国的剑桥水平考试等都属于水平测试。

3.学能测试

学能测试又叫能力倾向测试,是教学前的展望型测评。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学习者的潜在能力,预测学习者学习第二语言的能力。

语言学习潜能

主要包括语音的记忆和识别能力、语感、理解和归纳能力、语法的敏感性、口头表达能力等。

在学习一种语言之前,了解学习者的先天条件和素质,对学习者本人和学校都是有价值的。目前我国还没有出现标准化的语言能力学能测试。

4.安置性测试

安置性测试又称分班测试或分级测试,是指为了妥善地将学习者安置在合适的学习集体而进行的测试。安置性测试常用于新生分班。一般来说,到中国进修语言的外国留学生,在上课之前都要参加分班测试,然后被分到不同层次的班级中学习。这样每个班级的学生语言水平大致相同,既有利于教师组织教学,也有利于学生学习。

5.诊断测试

诊断测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调整下一步教学而采取的一种诊断方法。目的是为了考察哪些内容学生已经掌握,还存在哪些问题需要改进等等。

诊断测验不是正式的测验,因此命题、施测都十分自由,可以采用笔试,也可以采用口试。在测试内容上,诊断测验和成绩测验基本相同,都是学生学过的内容。

不同的语言测试有不同的用途,对第二语言教学来说,成绩测试和诊断测试更具有直接意义。

按照评分方法分

按照评分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主观性测试和客观性测试。

1.主观性测试

主观性测试中,试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允许不同的答案存在,在评分过程中需要评分员自己做出判断。

典型的主观性测试:如问答题、作文、口语面试等都是。

主观性测试的优点:

第一,考查的内容有深度、有层次,被试有更多的空间展现自己的语言能力。比如作文这样的试题形式可以综合考查被试运用语言的能力。

第二,命题容易,费时相对较少。主观性测试题量较少,命题人员的命题量不像客观测验那么大。难点在于制定出操作性强、行之有效的评分标准。

第三,凭借猜测得分很难。在主观性测试中,被试会多少答多少,没有猜测的机会。

主观性测试的缺点也很明显,主要有:

第一,评分不易做到完全一致。评分标准本身不可能详尽,不同评分员对标准的把握存在主观差异,评分员的教学经验、评分倾向也会造成评分的宽严不一;即使同一个评分员,因为工作态度、疲劳等因素也会影响到评分。

第二,评分工作量大,费时费力。主观性测试的试卷需要人工批阅,被试人数越多,工作量就越大,问题也就越复杂。

2.客观性测试

客观性测试评分是客观的,不需要评分员做出判断,客观题的答案通常是固定的。典型的客观性试题是多项选择题,这种题目的正确答案都是事先规定好的,答卷可以用机器评阅,完全不受人的主观因素的影响。常见的客观测验有选择题、是非判断题、填空题等。

客观性测试的优点:

第一,评分简单客观。试卷的答案是确定和唯一的,不存在主观因素造成的分数不一的情况,可采用机器阅卷,效率很高。

第二,题量较大,测验的内容覆盖面广,针对性较强,被试表现自己语言能力的机会比主观测验多。

第三,容易满足统计学的要求,比如样本量大等。

客观性测试的缺点:

第一,不适合测试产出性语言技能(如说、写)和被试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第二,可以猜题,因此被试的得分中很可能有一部分并不是真实水平的反映。

第三,编题费时费力。客观性试题的命题比较困难,比如编制选择题,命题员要设计问题,编制选项,使正确答案明确无误地成为最佳选择,同时还要使其他干扰项具有迷惑性。命题员需要接受专业的训练和积累比较丰富的经验。

按照测试方式分

1.分立式测试

分立式测试用来测验考生对所测语言的某一特定方面的掌握情况,它把语言分为语音、词汇、语法等不同的要素来测验,一次只测一个语言点。各种测验中常见的词汇测验、语法测验等,都属于分立式测试。分立式测试的针对性较强,经常采用客观性试题。

2.综合式测试

综合式测试可以用来测验考生对语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如完形填空、听写等属于综合式测试。综合式测试的理论基础是心理语言学。坚持综合式测试的人认为同时测量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可以考查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

3.交际性测试

交际性测试主要测定被试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运用语言知识达到交际目的的能力。它的理论基础是功能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交际性测验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全面考察被试在一定情境下正确、得体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录用人员时的口语测试就是典型的交际性测验。

按照答题方式分

1.笔试

笔试是采用书面答题形式测量被试语言水平的测验方法。笔试是最常用的测验方法,通常事先印好试卷,要求被试把回答的内容写在试卷上,或者用铅笔把答案涂在专用的答题卡上。

笔试可以统一命题,统一印刷试卷,大规模设置考点,在统一的时间举行考试,效率比较高,很适合人数多的测验,比如汉语水平考试就有笔试部分。

笔试的测验时间可长可短,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考试容量和考试时长。

笔试的题型可以多种多样,纯客观题试卷或客观题占比较大的比重,采用计算机评分可以排除主观因素,快速准确。

笔试的缺点是只能测听力和读写技能,不能测试口语水平。

2.口试

口试是对学生的口语应用能力进行检测与评估。外语考试中口语考试的施测,大约在19世纪就已经开始了。一般来说,口试采取直接或半直接方式测评。

“直接”口试是考生与主考官面对面进行的测试,一般是一到两位面试官主持测试,考生按照考官的要求回答问题或者做出口头表达,考官根据考生的表现评分。

“半直接”测试是指有印刷或音像等材料以限制产出语言的性质和范围的测试。这种考试通常使用录音设备,给出测试指导、讲话提示等,考官并不真正出现。HSK口语考试就采用这种方式。

按答题媒介分

1.纸笔测试

纸笔测验以书面的形式评估被试对语言知识的掌握和发展程度,在学校教学中,纸笔测验仍然是占垄断地位的测试形式。学生常见的平时测验、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都经常采用纸笔测验的方式。

2.计算机辅助测试

计算机辅助测试是在计算机上呈现题目,被试在计算机上答题。目前,在计算机辅助测试中常见的是自适应性语言测试,GRE(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采用的就是“计算机自适应考试”。

自适应性语言测试

在机考过程中,计算机会根据考生实际的答题情况为考生分配接下来的题目。如果考生之前的题目正确率较高则接下来为考生分配更难的题目;如果考生之前的题目正确率较低则接下来为考生分配更简单的题目。如此反复,逐渐地接近考生的真实水平。

按测试的制作要求分

1.标准化测试

标准化测试是指根据统一、规范的标准,对考试的各个环节包括测试目的、试题编制、测试实施、阅卷评分计分、分数解释等都按照系统的科学程序组织,从而严格控制误差的考试。标准化测试往往是大规模的全国乃至全球通用的考试,比如,汉语水平考试(HSK)就是标准化测试。

2.非标准化测试

非标准化测试是由教师本人或教学研究人员根据教学需要和自身经验,自行设计、编制、使用以及评分的测验。规模较小,成绩测试和诊断测试都属于这一类。

按成绩解释的方式分

1.常模参照性测试

常模参照性测试是将受试者个体成绩与同一团体的成绩相比较,从而确定其成绩在团体中位置的一种测试。所谓“常模”,是指同一批受试者掌握该目的语的平均水平。常模参照性测试关心的不是一个人能力或知识的绝对水平,而是其在所属团体的相对能力和水平位置。我国的高考就属于常模参照性测试。

在这种考试中,一方面需要测试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水平,但同时也是一种选拔性考试。考试的结果是获得该考生在一起参加考试学生中的相对位置,通过相比较来衡量其实际能力,考虑是否通过,并以此信息考虑录取与否。

2.标准参照性测试

标准参照性测试是测验学生是否达到教学标准以及达标的程度如何。这种测验主要用于了解受试者对基础知识、语言技能的掌握情况。受试者的成绩只与应该达到的教学标准和教学目标相比较,看对指定的内容范围掌握得如何或达到某一标准。成绩测试就属于标准参照性测试,汉语教师职业资格考试也属于标准参照性测试。

Last modified: Monday, 2 March 2020, 12:56 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