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报名
报名咨询
Global searching is not enabled.
Skip to main content

3.汉语教师的课堂教学意识

对基本知识的掌握过程,就是一个教学理念形成的过程。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对本学科的基本知识的学习,与时俱进,改变和完善自己的教学观念。

课堂教学意识

教师在其教学观指导下对汉语课堂各种因素的认识,是其教学行为的指导,是影响教学质量高低最主要,最关键的因素之一。

课程性质意识 

性质是指事物本身所具有的与其他事物不同的根本属性。课程性质就是要明确不同课程的属性,课程性质不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也就不同。

一般来说,汉语课程包含综合课、口语课、听力课、阅读课、写作课等。

综合课顾名思义,既要进行语言要素、语言知识的教学,又要进行语言技能的训练。

口语课、听力课、阅读、写作等则是单项技能训练课。

教学案例:生词处理

综合课:词语的“音、写、义、用”都要进行讲解和训练,而且生词教学是综合课的教学重点。

听力课:只处理生词的“音、义”即可,生词的处理是听力训练的前奏,不占用很长的教学时间。

教学案例:不同阶段综合课的教师授课语言处理

初级阶段:囿于学生的理解水平,教师语言应该是“妈妈式”语言,简短、明晰、重复、直观。

高级阶段:教师语言就会随着学习者汉语水平的发展而变得完整、复杂,速度也会加快。

常见问题

教师对语言课性质认识不深,过度讲解,将训练课上成知识传授课。比如,有的老师在口语课上大讲语法,占用了学生练习的宝贵时间,将口语课变成了精读课。

各阶段综合课语言的交际性要求不同也不同。初级阶段的语言要素教学的比重要重于语言技能和语言交际技能的教学。中级阶段的语言技能教学的分量要重一些。高级阶段的语言交际技能教学的分量应更重一些。因此,国际汉语教师上课时一定要强化课程性质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的各项语言技能,按照教学的要求上出特色来。

教学目的意识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习者的语言交际能力。

这一教学目标落实到每种课型、每个教学环节、每个教学行为上时会有不同的要求。

首先强调教师的实践性意识交际性意识。汉语教师应该尽量设法给学生提供接近实际生活的情境,多设计各种各样的练习让学生去完成。以“用”促“学”,通过大量的实践,让学生获得言语使用技能。

学习语言是学习一种技能,就像学习游泳,是练会的,不是教会的。

交际性意识是从实践性意识发展而来的。汉语教学中的实践,实际上有交际性实践和非交际性实践的区别。

教学案例:语法教学

语法教学的一般模式是句型展示——机械练习——交际练习。

有经验的老师往往注重最后的“交际练习”,为学生营造真实的交际情景,引导学生用新学的语法点说自己想说的句子。

这是体现语言教学根本目的的环节,也是掀起教学高潮的环节。

每堂课有若干个教学环节组成,教师对于课堂上的每个教学环节的目的应该非常明确。教学环节都是承上启下的。

教学案例:复习环节的处理

是采用检查作业的方式,还是检查预习的方式,都要和前后教学环节相关联,使得每一个教学环节清晰明确,各环节之间的过渡自然有序。

教学案例:教学环节相同下的教学细节处理

很多时候,从环节上看,大家都差不多,但是从细节上观察就可以看出很多问题。比如领读,读几遍?领读的速度是快还是慢?还是先慢后快?如何断句?如何重复?等

每个教学行为自然也有它的目的,有经验的老师和没有经验的老师的区别就在教学细节的处理上,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决定。

教学内容意识

教师在教学内容方面的意识有两个层面,一是教师自身对教学内容的掌握;二是在教学中对教学内容的整合控制。

首先,作为一名合格的国际汉语教师应该对教学内容有个全面的认识。教学内容不但包括汉语要素的基本知识,还包括听、说、读、写等汉语语言技能和语言交际技能的原则和方法,以及汉语的语用规则和相关的文化知识等。

控制教学内容,就是教师从学生的实际语言水平出发,控制好教学内容量的多少和质的难易。在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不能平均用力。

教学思考:一词多义的处理

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哪些义项已经学过?要讲哪些义项?先讲哪些义项,再扩展到哪些?

一般来说初级阶段,不可过多扩展词汇的义项,紧密结合课文,可以将以前学过的语义进行复习,尽量不要增加学生的记忆负担,循序渐进。

教学方法意识

无论做什么事情,方法得当就会事半功倍,汉语教学也是同样的道理。汉语教学应遵循“法从质生,法由旨遣,法因人异,法随境迁,法重实效”的原则。

“法从质生”指的是教学方法要根据课程的性质来选择。

“法由旨遣”是指教学方法要跟随教学目的的变化而变化。

“法因人异”是要求教学方法要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因人而异。

“法随境迁”就是教学方法要根据教学环境的不同来选择。

“法重实效”是指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根据实际的教学效果,不能为方法而方法。

教学对象意识

教学对象意识是汉语课堂教学意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教学对象决定了我们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特点。教学对象的语言水平决定了我们的教学方法的适用性、教学语言的适用性、教学内容的适用性等等。

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根据学生的需求设计教学计划、选取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和进行教学评估等。

不同国家的学生有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和不同的学习文化,国际汉语教师在海外从事汉语教学时就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教学案例:深入了解教学对象

有的国家学生比较守纪律,有的国家学生比较活泼,有的国家学生喜欢教师输入性教学,有的国家学生喜欢交流式教学。

国际汉语教师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深入了解教学对象,可以有效预防和正确处理教学过程中出现“意外”。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对象发自内心的热爱,要关心学生,尊重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善意,同时又要尽到一个教师的责任。

教师的控制意识

国际汉语教师的控制意识包括很多方面:语言控制、情感控制、行为控制等。

1.语言控制

汉语教师的语言

汉语课堂的“教师语言”是指汉语教师为了达到交际的目的,对母语非汉语的学习者在课堂教学和课外交往中有意识使用的目的语系统的变体(刘珣,2000)。

汉语教师的语言既是学习者学习的内容,也是学习者理解汉语的工具:

因为是学习者学习的内容,就要求教师语言要准确、规范。

因为是学生理解汉语的工具,就要求教师语言要简单、可理解

教学提示:教师语言如何做到可理解

在第二语言教学中,“教师语言”一般被称为是“保姆语”或者“妈妈语”。它的特点是:

语速略微放慢;发音更为清晰;句子更短、更简单;用较多的重复或者换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来表述相同的事物;运用肢体动作进行强化等。

这些特点表现了教师在使用语言时的控制意识。

2.感情控制

教师的情绪是课堂心理活动中最重要的因素,直接影响教师自身教学水平的发挥和学生情绪的变化。饱满的精神状态,高昂积极的情绪可以带动学生进入愉快的学习情境中。同时,在处理与学生的矛盾时,教师也要保持冷静,控制负面情绪。

汉语课堂提示:非言语行为注意避免误会

在汉语课堂中,真正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往往不是教师语言,而是非言语行为,如手势语、身势、目光、表情、空间距离等。

在使用手势语时要注意一些手势的含义在不同国家意义不同,比如,我们“摇头”表示反对,但在斯里兰卡、尼泊尔、印度等国家,摇头却表示赞赏。

汉语课堂提示:言语行为控制

控制使用口头禅

避免无效重复

频繁使用“明白了吗”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要有控制意识。有经验的汉语教师会通过观察学生的反馈来自查自纠不当的教学行为。

讲求效果和效率的意识

汉语教学有短期速成的性质,汉语教师应在不断追求教学效果的同时,还应追求教学效率。

汉语教学效果:指学生的收获,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当堂学会了应当学会的知识,掌握了应当掌握的技能。

汉语教学效率:怎么把有限的教学时间安排得更合理,能够在一定的时间里让学生学得快、学得多、学得好。

教学意识是教学理念的体现,只有树立起正确的教学意识,汉语教师才能减少无效教学行为,更好地优化汉语课堂教学行为,才能以最佳效果和最高效率保证汉语教育的质量。

Last modified: Monday, 2 March 2020, 1:09 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