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报名
报名咨询
全站搜索未启用
跳到主要内容

赵树理

赵树理

赵树理(1906-1970),山西沁水人,原名赵树礼,出身于一个祖上曾很显赫但后已中落的农民家庭,因三代单传,故小名“得意”,在他身上寄托着祖父“金榜题名”的希望。

1912年:开始随祖父读“三圣教道会经”以及《麻衣神相》《奇门遁甲》等,过目不忘,一念就会,被乡里称为“神童”。

1916年: 祖父去世,赵家彻底没落。同年,上本村私塾,受尽屈辱,一年后退学,跟随父亲学会了两门手艺:“农民的技术”和“农民的艺术”,最喜爱“上党绑子”、打鼓板等民间曲艺、戏剧和民间乐器,接受了民间艺术和农民语言的熏陶。

1920年:进入沁水第一批新式学堂“县立第二高等小学”。

1923年:以第一名的成绩高小毕业,被聘为野鹿村初小教员。

1925年:考入长冶县山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初级班,并开始接触到新诗和小说等“新文学作品”。

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因参加反对校长的学生运动而被开除,后又被捕,在狱中开始小说创作,处女作为《悔》。

1928年:出狱,改名“树礼”为“树理”。在这个期间,曾当过“48师留守处”的勤务兵和太原绥靖公署的录事,并开始致力于文艺通俗化的工作,因农民听不懂新文学作品,遂立志要创作“使老百姓喜欢看”的作品。

1930年:开始在山西《大风报》上发表短篇小说《铁牛的复职》。第二年,回到家乡后再次入狱。

1933年: 赴太谷县任小学教师,创作了第一篇反映农民生活的小说《金字》,以及长篇小说《蟠龙峪》(未完成)等作品。

1936年:第三次入狱。

1937年:参加牺盟会上党中心区宣传队,不久调任阳城县第四区牺盟会特派员,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8年:担任阳城县第八区区长、阳城县公道团团长。

1939年:到长冶任第五专署民宣科长兼烽火剧团团长,后任《黄河日报》(路东版)副刊《山地》编辑。

1940年:先后任太行区新华日报社《抗战生活》(半月刊)编辑,一人独办新华日报华北分馆《中国人》(周刊),并创作有上党绑子现代戏剧本《万象楼》《清债》《神仙世界》等。后调入北方局调研室。

1943年:在协助调查岳冬至、智英祥一案后,写成《小二黑结婚》,经杨献珍、浦安修推荐,彭德怀给予了高度赞扬。第一版两万册仍供不应求,后又被上百家地方剧团改编成各种地方戏。同年又完成《李有才板话》,得到更高评价,被指定为整风学习、减租减息和土改运动的干部必读材料。调入华北新华书店任编辑后,完成多幕话剧《两个世界》、报告文学《孟祥英翻身》、鼓词《劳动英雄庞如林》。

1945年:担任《新大众》半月刊编辑。写快板《汉奸阎锡山》。回家探亲后,写成长篇小说《李家庄的变迁》,其初版范围和速度以及评价都超过了《小二黑结婚》和《李有才板话》,确立了赵树理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历史地位。

1946年:4月,晋冀鲁豫边区文联成立,赵树理当选为常务理事。在这前后,赵树理连续发表了小说《地板》《催粮差》《福贵》《刘二与王继圣》等,其中,《地板》作为了土改运动的干部必读书,《催粮差》获得该年度太行区文化奖会甲等奖。

1947年:第一次接受了外国记者的采访。外国记者发现,在解放区除了毛泽东和朱德,赵树理就是最有名的人物。这年7月,边区文联根据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宣传部指示,举行了一次为期半个月的文艺座谈会,专门讨论赵树理的创作,会上提出了“赵树理的方向”。

1948年:4月回到新华书店,担任晋冀鲁豫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新大众报》(周报)的编辑,并针对土改问题连续发表了十几篇短评和快板。这年10月,在《人民日报》上发表小说《邪不压正》。

1949年:3月随《新大众报》迁京(改名《大众日报》,后又改名《工人日报》),相继发表《传家宝》《田寡妇看瓜》。7月入选第一次文代会的99人主席团,并当选为全国文联常委、全国文协(后改为“中国作协”)常委、中国曲艺改进会副主任、中国戏曲改进会委员等职。

1950年:担任《文艺报》和《小说月报》编委、工人出版社社长、文化部戏曲改进局曲艺处处长等职,并频繁出访苏联、朝鲜等国。这时期,还担任了北京市大众文艺创作研究会会长、《说说唱唱》主编、北京市文联副主席。相继发表了鼓词《石不烂赶车》、小说《登记》。因发表孟淑池的《金锁》,《说说唱唱》受到指责,又因为之辩护而写检查。

1951年:年初被解除一切工作,调任中宣部文艺干事,闭门读书。后应林庚邀请,去燕京大学开设“民间文艺”课。年底,任改组后的《说说唱唱》副主编。

1952年:4月回山西在平顺县川底村体验生活。此后每年都回山西。

1953年:1月,调全国文协驻会委员。

1955年:1月开始在《人民文学》上连载《三里湾》,在第二年召开的中国作协大会上得到很高评价,并与茅盾、巴金、老舍、曹禺一起,被称为“当代语言艺术的大师”。

1958年:创作评书体小说《灵泉洞》,同年当选为中国曲艺工作者协会主席,因发表《“锻炼锻炼”》再次遭到批判。年底去山西,请求省委任命为阳城县委书记处书记,却因在放“卫星”等问题上与县委大唱反调被看作是“神经病”。

1959年:8月,写《公社应该如何领导农业生产之我见》,投寄《红旗》杂志,经陈伯达转批给作协党组,正好成为“反右倾”运动的靶子,连批三个月。

1960年:发表小说《套不住的手》。

1961年:发表报告文学《实干家潘永福》。去长春电影制片厂改编上党绑子《三关排宴》。

1962年:在大连召开的“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座谈会”上,中国作协党组为他在1959年受到的批判平反,并被誉为描写农村的“铁笔”“圣手”。但是,会后一个多月,党的八届十中全会召开,阶级斗争成为了主旋律。1963年发表的《“起码”与“高深”》一文,受到中央有关方面的追查。

1964年:发表小说《卖烟叶》也被当作“写中间人物”的标本遭到批判。

1965年:2月,告别北京,全家迁到山西太原,任晋城县委副书记。创作上党绑子《十里店》。

1966年:正准备写作长篇小说《户》,8月8日,山西省委宣传部召开座谈会,将赵树理作为“资产阶级反动文学权威”、“周扬黑帮树立的标兵”展开了彻底批判,此后,被抓去山西全省各地到处批斗,打断肋骨。

1966年: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成立“赵树理专案组”,对他进行隔离审查,同年9月23日被批斗至死,时年64岁。

最后修改: 2019年09月5日 Thursday 1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