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报名
报名咨询
Global searching is not enabled.
Skip to main content

3.新中国成立后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材建设在质和量上均取得了长足进步。截至 2017 年,“全球汉语教材库”已收录教材 17,800 余册/种,特别是2006—2017 年出版的占 63.87%。由此可看出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已进入跨越式发展阶段 (周小兵等,2017)。

通览半个多世纪以来汉语教材的发展,与汉语教学法的发展紧密相连。教材的编写理念体现了当时人们对汉语教学的认识。

50—70年代的结构、句型阶段

1.新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随着1950年第一批东欧留学生来华拉开帷幕。当时的汉语教学强调以语言结构为纲,在语法基本知识的指导下培养汉语的听说读写技能。汉语教材的编写也体现了这一教学理念。

《汉语教科书》

邓懿等编写,1958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是这一时期结构式教材的典型代表。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内第一部正式出版的对外汉语教材。

以语法为纲,根据语言对比,将总结出的196个语法点从易到难进行了切分和编排,分散在60课中。形成了至今为止都具有参考意义的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这一教学语法体系是从外国人学习的角度提炼出的一套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语法体系。

2. 60年代,实践性原则的提出和相对直接法的实施,句型教学的意义得到学界的认可。

80年代以后结构、功能相结合阶段

1.20世纪80年代以来,交际功能语言观开始影响对外汉语教学。随后,外汉语教学界在研究的基础上尝试将这一教学理念运用于教材编写,开始探索结构和功能相结合的路子。

1981年,由刘珣等编写的《实用汉语课本》出版。这是一部为海外汉语教学编写的基础汉语教材,它采用句型、功能、结构相结合的编写原则,通过句型训练、功能项目替换练习、语法分析等综合手段培养学习者的语言交际能力,既考虑到了交际的需要,又贯彻了句型的循序渐进原则,同时还保证了语法体系的相对完整性。这是第一部把功能法引入对外汉语教材,为探索新的教学路子做出了很大贡献。

2.这一时期对外汉语教学的课程改革也卓有成效,教学观念从注重语言要素教学向语言技能训练转变。

《初级汉语课本》

鲁健骥等编写,1986年出版,是北京语言学院教学实验的成果。

《初级汉语课本》是主干教材,配套教材有《阅读理解》《听力练习》《汉字读写练习》。这是中国最早的对外汉语教学系列教材。

其《听力练习》是我国最早编写的真正具有专项技能特色的汉语听力教材之一,通过注释介绍交际文化知识和安排交际性练习也是此书首创。

这套教材在语法项目的编排和说明上有很多创新之处,如语法解释简单明了,大量采用公式、英文缩写,较少使用专业术语,分散语法难点等,为后来教材编写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3.八十年代,对外汉语教材开始向分技能、系列化发展。比如,

系列教材《现代汉语教程》(1988年,李德津,李更新主编)以读写、听力和说话三套平行教材组成,根据不同的语言训练要求分别以结构、情景和功能为纲,探索了另一条结构功能相结合的路子。

中高级阶段的教材中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汉语中级教程》(1989年)、《汉语高级教程》(1989年)影响较广,

专项训练教材以北京语言学院出版出版的《中级汉语听和说》(1990年)最有特色。

进入九十年代,对外汉语教材的出版数量急剧增加,平均每个月都有十几种教材面世。此时的教材编写理念仍以结构、功能相结合为主,同时强调文化在教材中的地位。

《新实用汉语课本》(刘珣主编,2003年)

体现了“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的新的教材编写原则

以结构为基础,保持了《实用汉语课本》在语言结构教学方面的系统性和渐进性。

坚持结构与功能、文化的结合,注重将结构的教学引向功能的教学,注意课文内容的文化性,引入习俗文化、交际文化和中西文化对比等内容。

新世纪以来多种教学理念并存的发展时期

新世纪以来,汉语教材的编写和出版迎来了新的高潮,从“全球汉语教材库”录入基本信息来看,2000年以后出版的教材占总数的86.42%,其中2006-2017年出版6456册,占比63.87%,可见汉语教材已进入跨越式发展阶段(周小兵,2018)。

这一时期,任务型教学理念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界产生很大影响,并渗透到了汉语教材的编写中

任务型教材

遵循真实性、互动性、做中学、用中学、形式与意义相结合等原则。

在编写上:

◇ 强调语言输入材料的真实性

◇ 编排顺序上以交际任务来安排内容和结构

◇ 练习设计上突出用语言做事的思路

◇ 同时强调参与性和协作性

如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多版本、多语种 《体验汉语》系列教材,

马箭飞主编的《汉语口语速成》

赵雷主编的 《任务型中级汉语口语》

随着语言教学的发展及汉语学习多样化需求的增长,当今汉语教材呈现出多元发展态势,主要体现在:

第一,教材编写理念多元化,主题式教学、基于内容的教学、沉浸式教学等语言教学理念也影响着汉语教材的编写,如《汉语新天地》(胡建军、柯玲主编)就是基于内容教学法理念编写的。

第二,教材类型多样化,出现了大批汉语读物、使用手册、工具书、考试辅导教材等,如《实用汉语分级阅读丛书》  ( 崔永华主编) 、《中文天天读》 (朱勇主编)、《HSK标准教程》 (姜丽萍主编) 。

第三,教材用途精细化,出现了一批专门用途汉语教材,如 《商务汉语拓展》 (张黎主编)、《经理人汉语》  (张晓慧总主编) 、《医学汉语·实习篇》(莫秀英主编)等。

第四,“本土化”“国别化”教材得以发展,出现了一批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语言文化背景和教学需求的,适合当地语言文化和教育体制的教材,如美国的《中文听说读写》(姚道中、刘月华等),法国的《汉语语言文字启蒙》 (白乐桑等),《意大利人学汉语》(F.Masini 等)、《泰国人学汉语》(徐霄鹰、周小兵)、《当代中文》(吴中伟)等 。

第五,伴随着海外汉语教学的低龄化发展趋势,少儿教材出现前所未有的增长,如《快乐汉语》(李晓琪、罗青松等)、《跟我学汉语》(课程教材研究所)《汉语乐园》(刘富华等)、《轻松学中文》(马亚敏、李欣颖)。

第六,汉语教材开发趋向立体化,纸质教材、音像教材、数字教材、网络课程相互支撑,共同服务于教学。

Last modified: Tuesday, 9 June 2020, 11:13 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