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报名
报名咨询
Global searching is not enabled.
Skip to main content

2.美国汉语教材

美国修订并出版的《21世纪外语学习标准》的核心目标5C在教材上得到了充分的贯彻和体现。

5C标准的适用对象主要是从幼儿园(Pre-K)到12年级(K-12)的高中学生。

K-12汉语教材

K-12,即kindergarten through twelfth grade,从幼儿园到十二年级,属于美国免费基础教育阶段。

1. K-1到K-6阶段(小学)

国家汉办发布的《2015本土教材目录》列举了美国的本土汉语教材149种,其中针对少儿学习者的教材只有11种。调查显示,针对K-1到K-6阶段学习者的汉语教材数量较少,针对美国学制和课堂教学的就更少了。目前部分学校在用的教材主要有《快乐儿童华语》《快乐幼儿华语》《飞向中文》《奇多多到我家》等,使用比较广泛的是《美洲华语》。

由于大多数已有教材与《标准》在话题上缺乏“适配性”,因此,教师往往根据学生的特点、动机,考虑学生家长的要求、学校的培养特色和目标,选择话题、材料,参考各类资源自编教材。

2. K-7至K-12阶段(中学)

美国的中学教育与大学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教学材料的选择上往往也有先行后续的关系。《中文听说读写》(Integrated Chinese)、《新实用汉语课本》等,通常同时被中学和大学选为汉语教材使用。另有其它一些教材在小范围内使用,如《奇妙中文》,约有200所学校选用;《你好》《轻松学汉语》等教材的前几册入选初中汉语教材。综合来看,针对美国中学阶段的汉语教材,数量依旧不多,加上美国各州、各校的教育标准不同,很难有普遍适用的教材。

AP教材

自2006年9月以来,美国的一些高中逐步开始开设“AP汉语与文化课程”(AP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从而推动了AP中文教材的研发和出版。

《加油》和《收获》:最早出版的AP中文教材,由原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长许嘉璐先生带领团队编写,《加油》于2008年出版。《收获》是比《加油》难度更高的中级教材。

Advanced A Plus Chinese2008年11月,在台湾出版。该套教材以沟通、互动功能为主,编排新颖,图文并茂,富有趣味性,基本符合AP中文考试的测验标准。

《超越》:由来自威斯康星大学密耳瓦基分校的美国本土教师陈雅芬教授与她的团队完成的,是目前最新的一套针对AP中文课程而设计编写的教材。这套教材内容新颖,具有时代性,更加贴近美国高中生的生活。

K-1到K-12阶段美国汉语教材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总体上教材数量有所增长,但由于美国政策法规、市场机制等影响,出版商对于汉语教材出版十分慎重,基本上要结合多方因素做出决策。另一方面,国内的汉语教材较难进入美国主流市场并为之广泛接受。

第二,品质好、趣味性强的中小学汉语教材数量有限,多数情况下教师需要对已有教材进行选用或改编。

第三,高中汉语教材一般与考试挂钩,由于美国的汉语考试有别于托福等语言类考试,属于学科类考试,因此教材内容除了语言知识还需要包涵中国文化等相关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其适配性。

大学汉语教材

1871年,耶鲁大学把汉语正式列入学校课程,开启了真正意义上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随后,耶鲁大学根据美国人的拼音习惯设计了“耶鲁式汉字拼写法”,并编写了一套教材。此外,赴美语言学家赵元任先生编写的Mandarin in Primer(《国语入门》)、Speak Chinese(《说汉语》)、Chinese Dialogue(《华语对话》)等都曾为美国本土汉语教学广泛使用。

20世纪末,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稳定,中美正式建交,美国也掀起了一番汉语学习热潮,大学的汉语教材在数量和种类上都进入了猛涨期。

由美国著名汉语教学专家周质平组织编写、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陆续出版的系列教材——Intermediate Reader of Modern Chinese (《现代汉语中级读本》,1992),Advanced Reader of Modern Chinese-China’s Own Cities(《现代汉语高级读本—中国知识分子的自省》,1993)、The U.S.A in the People’s Daily(《人民日报笔下的美国》), A Trip of China-Intermediate Reader of Modern Chinese(《华夏行现代汉语中级读本》,1996),Oh,China(《中国啊,中国!》,1997)等,都在美国的汉语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Integrating Chinese(《中文听说读写》):也是这一时期编写的,且至今仍为不少美国高校使用。究其原因,主要是教材选材考虑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生活,贴近实际。如学习出行方式的表达,课文选用美国现实生活中乘坐地铁的素材,“先坐红线,再换绿线,最后换蓝线”。这种本土化的选材,不仅能够达到语言教学的目的,且更容易为美国学生理解和接受,学生们很容易做到“学以致用”。

21世纪,汉语的学科地位在美国高校得到巩固和提升,普林斯顿大学等名校出版的汉语教材也颇受欢迎。此外,有不少高校选择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实用汉语课本》以及 Chinese Made Easy(《轻松学汉语》)等其他美国本土汉语教材。

美国汉语教材的特点

美国最畅销、最著名的课本和教材基本上都需要出版社每年修订,紧扣读者需求和社会发展。除此之外,美国的汉语教材还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对学习者身份的界定模糊,缺少针对性。例如,作为初级汉语教材,其学习者可能是幼儿、青少年,可能是中文系学生,也有可能是社会人士,甚至皆而有之。因此,无论是在教材选择还是编写过程中,首先应该考虑的就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围绕教学对象选择或者编写针对性强的教材。

第二,以学生为中心,注重用户友好。美国的汉语教材注重内容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知识、话题甚至设计是否符合学习者的心理认知特点。在排版方式、装帧上都更加人性化,书页以彩印为主,视觉效果好。

第三,汉语教材立体化建设突出,教材数字化配套程度高。美国本土汉语教材除了课本之外,一般都配有挂图、卡片、音、视频资料以及配套提供的可参考或拓展的学习资源十分丰富,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能力进行自主学习。

第四,教材贯彻《21世纪外语学习标准》特别是“5C”目标,在文化上注重呈现方式的多样性。为了给学生创造尽量多的语言实践机会,教材会模拟不同情境设计诸多活动,注重应用和交际。

第五,美国汉语教材除了语言本身,还会充分考虑汉语学习与其它学科互相配合。很多美国学生——特别是华裔,他们学习汉语的同时,还希望用汉语学习科学、数学、艺术等其他课程,而语言最终仅作为他们学习的工具。

第六,教材在内容上存在繁简字、注音方式之争。美国的汉语教材曾经存在过繁简之争,大部分教材包含繁、简两种书写形式——有的是将两种字体并列呈现,如《中文听说读写》;有的则以附录的形式呈现另一种字体。随着中国大陆发展迅速,加上简体字的优势日渐凸显,美国社会也越来越重视简体字,并在越来越多的场合选择和使用简体字。在注音方式的选择上,对于字母敏感的美国学生来说,拼音符号更接近其母语,因此更易于辨认和拼读。时至今日,拼音注音逐渐取代了符号注音的方式。

Last modified: Saturday, 29 February 2020, 2:28 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