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调节情绪方法

情绪调节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社会呈现的多元化特点愈演愈烈,在这样一个大的社会环境背景下,妥善处理个人与团队、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乃至于与实践的关系也变得尤为重要。人们无法选择自己的生存环境,无法改变当今社会的现状,那么就必须让自己改变,去适应这种环境、这种现状。同时,合理利用情绪、调节情绪极有可能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所以,情绪的调节对自身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作用。

同时,情绪调节对身心健康也有着重要的意义。良好的情绪调节能促进身心健康。贝克和塞利格曼都认为,某些认知策略,如认知评价上的忽视,可以预防或减轻抑郁。格鲁斯的研究发现,情绪调节可以减少表情行为,降低情感体验,从而减轻焦虑等负性情绪对人们的不良影响,因而对身心健康有益。相反,不良的情绪调节不利于身心健康。例如,长期压抑悲伤和哭泣容易引起呼吸系统的疾病,抑制爱会引起支气管疾病或癌症,不表达情绪会加速癌症的恶化,对愤怒的压抑与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的发病率有着密切联系。

情绪调节的策略

1.情绪调节策略的影响

已有的研究发现,不同的情绪调节策略对情感、认知、社会行为、心理健康等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格鲁斯(2002)的研究发现,采取不同的情绪调节策略如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对不同的情绪及情绪的不同方面产生不同的影响。就厌恶情绪而言,抑制降低了厌恶情绪的行为表达,而增加了心血管和皮肤电系统的交感神经激活,对厌恶体验没有显著影响;而认知重评降低了厌恶的体验,但没有明显的心血管和皮肤电系统的交感神经激活。

关于情绪调节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情绪调节对于心理健康是必需的。自弗洛伊德开始,一些临床心理学家都强调生理健康需要恰当地控制情绪冲动。格鲁斯等人也认为,灵活地调节消极情绪的能力是心理健康的一个组成部分。研究表明,抑制负性情绪可能会增加机体的免疫能力,从而提高个体的健康水平。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情绪调节(更确切地说是情绪压抑)有害于身体健康。史密斯指出抑制极端愤怒的情绪表达与高血压和冠心病有关。

2.情绪 ABC 理论

情绪ABC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建的。就是认为激发事件A(Activating event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Consequence的第一个英文字母)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Belief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即人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结果(C),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A)直接引发的,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错误信念(B)所直接引起的。错误信念也称为非理性信念。

图 埃利斯的情绪ABC理论

应用举例

【案例一】

有一个年轻人,自我感觉很有才华,但他在生活上遇到了很多波折,于是便觉得活着没有意思。有一天,他决定跳海,但他刚跳下去就被一位老渔民用渔网捞了起来。

他很生气,冲着老渔民嚷道:“你什么意思,把我捞起来干什么?”

老渔民说道:“年轻人,为什么跳海呀?你这么年轻多可惜呀!”

于是年轻人就对老人诉说了他怀才不遇的苦衷。

老渔民听完,说道:“哎呀,你今天遇到我,运气来了。我正好是治怀才不遇的专家,我帮你治治吧。”

年轻人很诧异,急忙问老渔民医治之法。

老渔民说:“我有秘诀,如果你想知道,就必须答应我一个条件。”

老渔民说着,顺手从沙滩上拣起一粒沙子,往旁边一扔,说:“年轻人,帮我去把我刚才扔掉的那粒沙子拣回来,然后我就告诉你。”

年轻人听了很生气,说道:“你想耍我呀?这么多沙子,我怎么知道哪粒是你扔掉的呀?”

老人听了,笑着说:“别生气,我这还有个条件,如果你满足了我这个条件,我也告诉你。我这里有一颗珍珠,我把它扔到沙滩上,你去给我找回来。”

很显然,年轻人轻而易举地把珍珠拣了回来,交给了老渔民,并很虔诚地说:“老人家,我把珍珠拣回来了,可以告诉我秘诀了吧?”

老渔民一脸安详,说道:“年轻人,秘诀我已经讲完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些人之所以有怀才不遇的感觉,是因为自己是无数沙子中的一粒,跟旁边的沙子没有太大的区别;但如果因为自己是一颗珍珠,那么伯乐就会很容易地发现我们。所以说这个世界上不是没有伯乐,而是因为自己不是一匹真正的在万马丛中能够让别人一眼就能辨认出来的千里马。

【案例二】

有一个年轻人失恋了,一直摆脱不了事实的打击,情绪低落,已经影响到了他的正常生活,他没办法专心工作,因为无法集中精力,头脑中想到的就是前女友的薄情寡义。他认为自己在感情上付出了,却没有收到回报,自己很傻很不幸。于是,他找到了心理医生。

心理医生告诉他,其实他的处境并没有那么糟,只是他把自己想象得太糟糕了。在给他做了放松训练,减少了他的紧张情绪之后,心理医生给他举了个例子。"假如有一天,你到公园的长凳上休息,把你最心爱的一本书放在长凳上,这时候走来一个人,径直走过来,坐在椅子上,把你的书压坏了。这时,你会怎么想?"

"我一定很气愤,他怎么可以这样随便损坏别人的东西呢!太没有礼貌了!"年轻人说。"那我现在告诉你,他是个盲人,你又会怎么想呢?"心理医生接着耐心地问。"哦——原来是个盲人。他肯定不知道长凳上放有东西!"年轻人摸摸头,想了一下,接着说,"谢天谢地,好在只是放了一本书,要是油漆或是什么尖锐的东西,他就惨了!""那你还会对他愤怒吗?"心理医生问。"当然不会,他是不小心才压坏的嘛,盲人也很不容易的。我甚至有些同情他了。"

心理医生会心一笑:"同样的一件事情——他压坏了你的书,但是前后你的情绪反应却截然不同。你知道是为什么吗?""可能是因为我对事情的看法不同吧!"对事情不同的看法,能引起自身不同的情绪。很显然,让我们难过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情的不正确的解释和评价。这就是心理学上的情绪ABC理论的观点。情绪ABC理论的创始者埃利斯认为:正是由于我们常有的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才使我们产生情绪困扰,如果这些不合理的信念日积月累,还会引起情绪障碍。

情绪ABC理论中,A表示诱发事件;B表示个体针对此诱发事件产生的一些信念,即对这件事的看法和解释;C表示个体产生的情绪和行为结果。同一件事,人们的看法不同,情绪体验也不同。

比如,同样是失恋了,有的人放得下,认为未必不是一件好事,而有的人却伤心欲绝,认为自己今生可能都不会有爱了。再比如,在找工作面试失败后,有的人可能会认为,这次面试只是试一试,不过也没关系,下次可以再来;有的人则可能会想,我精心准备了那么长时间,竟然没过,是不是我太笨了,我还有什么用啊,人家会怎么评价我。这两类人因为对事情的评价不同,他们的情绪体验当然不同。

对于上面这个失恋的年轻人来说,失恋只是一个诱发事件A,结果C是他情绪低落,生活受到影响,无法专心工作;而导致这个结果的,正是他的认知B——他认为自己付出了一定要收到对方的回报,自己太傻了,太不幸了。假如他换个想法——她这样不懂爱的女孩不值得自己去珍惜,现在她离开可能避免了以后她对自己造成更大的伤害,那么他的情绪体验显然就不会像现在这么糟糕。

【案例三】

我认识一个女孩小丽,她大学时学的是中文,后来,进入了一家广告公司,拥有优越的工作环境和丰厚的年薪。按说,小丽应该过得不错,不会有跳槽的念头。

一天,小丽为老总写一个活动的演讲稿,怎么也不能让老总满意。小丽硬着头皮改了七八次,可总被老总批得体无完肤,还说她完全不是搞文字的料。委屈的小丽不停地哭,想到了要跳槽。

她认定是老总有意为难她。自己怎么碰到这么个挑剔的老板呢?真是命苦啊!一连几天,小丽都陷入这种痛苦又无法摆脱的情绪中不能自拔,当然,老总的发言稿也没再让她写,而是让比她早一年到公司,跟她毕业于同一所学校的师姐代劳了。

对此,小丽很不高兴。一方面觉得老板针对了她,另一方面又觉得师姐代劳她的工作伤了她的自尊。我劝她说,工作上的困难,谁都遇到过。遇到了困难谁都不会高兴,关键是你自己怎么看待这个困难。没有一个老板会无缘无故地处处为难一个员工,他大不了可以开除你。这对你倒是一个磨炼的好机会,我们生活中的很多本领都是在特定的情况下被逼迫学到的。你不妨这样想想,并虚心一点跟你的师姐好好学习一下。她听从了我的意见。

几天后,师姐和她共同完成了演讲稿,老板很满意,并拍着她的肩膀说:"小丽,你还是有潜力的,工作的时候要勤于把它们挖出来呀!"听了老板这样的肯定,她顿时又觉得老板是个和蔼的老头了。这个女孩的认知改变了,情绪改变了,结果也改变了。

因此,当你情绪不好的时候,不妨问问自己,为什么这么不开心,是不是自己把有些事情想得太严重了,或是会错了意。换个想法,就能换个心情!

3.主要策略

(1)认知重评

认知重评即认知改变,是指改变对事物个人意义的认知,使情绪得到调整。认知重评策略又可分为评价忽视与评价重视两种具体策略。“忽视”为减弱性调节方式,表现为个体以忽视、回避和减弱等方式对情境中可能引起情绪的刺激进行评价,尽可能地不去感受情境可能引起的情绪。“重视”是一种增强型调节方式,表现为个体通过增强对可能引起情绪的情境的评价,增强情境与个人的关联性,这种情绪调节方式主要用于基础研究与临床治疗中。

练一练:如何控制非理性信念?

控制非理性信念——通过一套渐进的程序来控制在冲突、紧张和焦虑等消极情绪产生时所伴随的非理性信念,从而达到减轻不良情绪甚至消除压力的目的。

实施步骤:

第一步:通过认真反省来认识那些使自己感到痛苦的想法。

第二步:评价自己想法的正确性。

第三步:找出与自己所持的非理性信念相反的证据和想法。

第四步:自我强化。

现在开始试着自己练习一下吧!

(2)自我暗示

作为认知重评的一种特殊形式,自我暗示指有意识地将某种观念暗示给自己,从而对情绪和行为产生影响的一种方式。例如,林则徐为了使自己制怒,在墙上挂“息怒”二字;在考场上,为了克服考试焦虑,可自我安慰“我怕,别人也许更怕,所以没有什么好怕的”;当遇到忧愁时,可自我暗示“忧愁于事无补,还是振作起来面对现实吧”。

(3)注意转移

注意转移是指有意识地将注意从当前对象转至其他对象,从而使情绪得到调节的一种先行关注策略。例如,当遇到不愉快的事物时,转移注意对象,如做剧烈运动、与朋友散步、听听音乐或做些其他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等,都可以很好地调节不愉快的情绪。

(4)表达抑制

表达抑制是一种反应关注调节方式,指抑制将要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情绪表达。日常生活中,人们常使用该策略来调节自己的情绪。例如,当遇到不愉快的事件时,人们常抑制自己不满的行为表现,如愤怒,以免影响人际关系。当遇到非常愉快的事件时,也会抑制表现,如成功时避免得意忘形,以免对他人表现出一种炫耀之感。

(5)情绪宣泄

如果说表达抑制是基于社会需要的话,那么情绪宣泄则是基于生理需要。情绪宣泄指对自己情绪释放的适应性表达,包括替代表达和直接表达。替代性表达指通过间接表达情绪,使情绪得到释放的一种情绪调节方式。例如,通过倾诉(直接与人倾诉或通过写日记等方式间接倾诉)、高喊、哭泣或对令你情绪不佳的假想对象进行发泄等方式宣泄不快的情绪,从而使情绪恢复平静。当有烦恼时,可以向亲朋好友、老师、同学等倾诉;当遇到挫折或其他伤心事而产生沮丧或悲伤的情绪时,可以在独处时或在亲人面前大哭一场。直接表达指面对激发情绪的事物,直接表达自己情绪的一种情绪调节方式。例如,当受别人侮辱时,直接通过言语或攻击等方式释放自己的愤怒情绪。

最后修改: 2020年02月20日 Thursday 1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