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压力的后果

压力的个人后果

1.压力的生理反应

研究表明,压力会使身体更容易受到疾病的攻击。压力会影响人的免疫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血液系统和泌尿生殖系统等。

(1)免疫系统

免疫系统是身体防御网络的一部分,通过识别有害的外来物质(例如细菌、病毒等)并摧毁它们来维持人体的健康。免疫系统必须有一个细微、协调的精确平衡,才能最大效能地工作。免疫系统功能被削弱时,细菌和病毒将更容易繁殖并导致疾病。研究人员发现:剧烈的紧张性刺激(意外、从前生活中的事件或者刺激)和慢性的紧张性刺激(持续时间很长的紧张性刺激)都会使免疫系统产生变化。

(2)心血管系统

压力会通过改变人体的生理过程,影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研究发现,慢性压力与高血压、心脏病和早逝相关。紧张性刺激也间接地影响了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当人们长期生活在压力状态下,他们更可能吸烟、暴饮暴食以及逃避运动。这些与压力有关的行为都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相关。

(3)消化系统

不同的情绪反应可以引起不同的胃部变化。有研究者曾在一例患者身上观察了胃功能和情绪的关系达17年之久,发现当人焦虑、反抗和怨恨时,胃粘膜充血、胃液分泌量增加、胃液的酸度增高,但当抑郁和失望时,胃粘膜苍白、胃液分泌量减少。长时间处于压力状态下,可能会出现食欲减退,胃肠痉挛痛,胃肠粘膜糜烂、溃疡、出血等症状,引起消化道溃疡。

(4)呼吸系统

压力过度时,个体会感觉喉部梗塞、呼吸困难,或出现过度换气综合征(hyperventilation syndrome)。该综合征是由于呼吸频率过快,过度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呈酸性,在体内平衡酸碱比值,突然过度减少会使体液呈现碱性,引起呼吸性碱中毒,表现出头晕目眩、头痛、心跳加速等症状,严重者还会有四肢末端及颜面麻木、手足抽搐、肌肉痉挛甚至强直等症状。

(5)血液系统

压力过度时,可能会加速血栓、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情况的发生,引起组织缺血缺氧。长时间处于压力状态下,还可能会出现贫血、血清铁降低等。

(6)泌尿生殖系统

压力状态下,肾血管收缩,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会出现少尿的情况。压力过强,还可能会对生殖功能产生不利影响,例如,妇女出现月经紊乱,哺乳期妇女泌乳中断等。

学一学

癌症与压力

除了发现压力与免疫系统虚弱以及心血管疾病有关外,研究人员也发现压力和癌症之间相联系。积极的社会环境和低压力,与对抗癌症能力的增强密切相关。芭芭拉·安德森(Anderson,2000;Anderson & others,2001)认为,压力与癌症的联系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阐释。

(1)生活质量。压力通过影响生活质量增加人体的患癌风险。许多研究证明,被诊断为癌症的人都遭遇了剧烈的压力(McKenna & others,1999)。漫长的癌症治疗以及疾病造成的家庭、工作和社会生活的中断,会导致长期的压力。

(2)行为因素。消极健康行为的增加或积极健康行为的减少,都会与癌症的发生相联系。例如,癌症患者可能会变得沮丧或焦虑,放弃运动和锻炼,并且可能会使用酒精。

(3)生物学途径。在免疫系统不受威胁时,它将帮助提供对癌细胞的抵抗,并减缓它的发展。但是,紧张性刺激导致的运动生物学的改变,制约了许多细胞的免疫反应。

2.压力的心理反应

在压力下,个体除了出现生理反应外,还会出现一系列的心理反应。压力存在时的心理反应主要表现在认知过程、情绪过程等心理过程的变化,而且这些变化并不是独立发生的,而是相互之间有着密切联系的。

(1)认知反应

人类的认知功能体现在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力等方面。在压力状态下,认知功能的改变可能促进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也可能干扰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感知觉功能降低:研究表明,个体在压力状态下,感觉的阈限上升,知觉的速度和准确性变差,视觉的鉴别能力明显降低,可能出现“视而不见”和“听而不闻”的现象。人的各种反应不但变得笨拙,还会显著减慢,主要表现为视觉运动反应时间的延长。视觉运动反应时间延长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对刺激信息的识别、判断时间延长;二是做出决策的过程延长;三是动作变得迟缓。感知觉功能降低可能会造成一系列的不良后果。例如,视觉运动反应时间延长后,可能会使人在交通躲避中出现失误,发生各种交通事故。

记忆力和注意力下降:在压力状态下,大脑皮层的紧张度增强,皮层的兴奋过强,出现负诱导现象,致使许多在平时很容易回忆和提取的信息不能回忆和提取。例如,我们经常听到或看到这种现象,人在紧急的情况下,常常忘记当前需要的脑中存储的记忆内容,无论做何种努力都想不起来,直到压力消除时才能重新回忆。注意范围狭窄,注意转移缓慢,注意分配变得很困难。

思维迟钝:在压力状态下,人的逻辑思维能力严重下降,解决问题变得困难。具体表现为: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变差,出现思维定式、思维局限等,严重者还会出现思维僵持状态。此时自感大脑变得一片空白,好像大脑被什么东西锁住了一样。判断和决策能力严重下降,不能用简单的方法从困难的情境中摆脱出来。

(2)情绪反应

个体在压力情况下,情绪方面的表现最为突出。情绪反应的主要表现是出现紧张状态。在压力的影响下,人们会出现的负面情绪主要有以下几种。

焦虑(anxiety)是指一种由紧张、焦急、忧虑、担心和恐惧等感受交织而成的复杂的情绪反应。适度焦虑可以提高人体的警觉性,调动身体资源,以增强适应和应对能力,属于一种保护性反应。然而,过度的焦虑会使人体负荷加重,干扰认知功能活动,妨碍个体做出适宜的判断,严重削弱应对能力。

恐惧(fear)是一种企图摆脱已经明确的、有特定危险、会受到伤害或生命受威胁的情景时的情绪状态。它具有高度紧张性,常常与焦虑同时产生。恐惧时,人的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髓质分泌增加,处于过度警觉状态,伴有回避或者逃避行为和恶心、呕吐等生理反应。

抑郁(depression)是一组以情绪低落或心境不良为特征的情绪,表现为悲哀、寂寞、孤独、丧失感和厌世感等消极情绪状态,伴有失眠、食欲减退、性欲降低等症状。程度自轻到重可分为:失落感、失望、悲伤、悲观无助至绝望。抑郁情绪具有一定隐匿性且复发率较高,若不及时防治则会严重影响个体的情绪、思维及社会功能。

愤怒(anger)是指当愿望不能实现或为达到目的的行动受到挫折、自尊心受到打击时,未排除阻碍或恢复自尊,引起的一种紧张而不愉快的情绪。愤怒的时候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出现心律和呼吸加快,血压上升,肝糖原分解,并多伴有攻击行为。一方面,愤怒可激发积极的行为模式。例如,当意识到不公平、不合理的事件发生时,愤怒情绪可促使人们做出积极行为,维护社会秩序,并且在一些变革性活动中发生作用。另一方面,愤怒也会产生破坏性结果。若作为一种破坏性的发泄情绪的形式,如报复攻击、暴饮暴食等,对自身与他人乃至社会都会造成一定伤害。

敌意(hostility)是指憎恨和不友好的情绪,有时与攻击性欲望有关,常与愤怒及想伤害或者侮辱、讽刺别人的欲望一同出现。敌意的强弱不能由外表行为做出真实判断。敌意情绪下的个体常提出不合理的、过分的要求或者具有争论性或攻击性的问题。

上述负面情绪反应对个体其他心理功能和行为活动也可产生相互影响,可使注意力不集中,自我意识变狭隘,认知能力降低,判断和社会适应能力下降,并增加其应对困难,影响个人的行为能力。

3.压力的行为反应

压力的生理反应、心理反应会使身体表现出一系列行为反应。在压力带来的紧张状态下,人的各种行为都会受到影响,常常出现“错、忘、漏”的情况,导致工作效率下降。压力下的行为反应有以下几种。

(1)逃避与回避行为

逃避是指已经接触到应激源后而采取的远离应激源的行动;回避是指事先知道应激源将要出现,在未接触应激源之前就采取行动远离应激源。二者都是为了摆脱情绪应激,排除紧张烦恼。但过度的逃避和回避常常会对自身造成影响。

(2)退化与依赖行为

退化是当人受到挫折或遭遇应激时,放弃成年人应对方式而使用幼儿时期的方式应对环境变化或满足自己的欲望。退化行为主要是为了获取周围人的同情或照顾,进而减轻心理上的压力和痛苦。退化行为必然会伴随产生依赖心理和行为。退化与依赖行为多见于病情危重经抢救脱险后的患者及慢性患者之中,多发生在自感不安全或潜意识里不想继续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的团体中。

(3)敌对与攻击行为

挫折是在压力下产生的,挫折若是外在原因造成的,遭受挫折的个体常常会产生愤怒的情绪,而愤怒的情绪进一步会演化为敌对和攻击行为。敌对是内心有攻击的欲望,行为表现是对导致个体挫折的对象不太友好,或对其进行谩骂、憎恨、中伤或羞辱。攻击是个体以暴力或其他方式做出的行为反应。攻击对象可能是人,也可能是物;可能是直接攻击,也可能是间接攻击;可能针对别人,也可能针对自己。总之,它是一种有意伤害别人或自伤、自毁的行为,目的是达到报复或回避。

失助是一种无能为力、无所适从、听天由命、被动挨打的行为状态。失助使人不能摆脱不利的情境,从而对个体造成伤害性影响,故必须加以引导和干预。自怜是自己可怜自己,对自己怜悯惋惜,其心理基础包含对自身的焦虑和愤怒等成分。自怜多见于独居或对外界环境缺乏兴趣者,他们遭遇压力时常独自哀叹,缺乏安全感和自尊心。倾听他们的申诉并提供适当的社会支持可改善自怜行为。

(5)物质滥用行为

某些人在心理冲突或应激情况下会以习惯性的饮酒、吸烟或服用某些药物的行为方式来转换自己对应激的行为反应方式。物质滥用有害心身,但使用者常借此来麻痹自己,摆脱自我烦恼,缓解心理紧张和困境。

(6)冷漠行为

个体如果长期处于压力情境而无法攻击引起其压力的对象,也没有其他的适当的发泄方式,改变境遇的希望渺茫时,只能将心中的愤怒强压下去,以求得表面上的心理宁静,表现出冷淡、无动于衷的态度。这种行为方式将对受挫者的心身造成伤害。

(7)病态固执行为

病态固执是在遇到突然发生的、重大的挫折时,出现的一再重复的、无效的动作或行为。虽然这种动作或行为毫无意义,但无法抗拒,身不由己地继续这种动作或行为而不能被适当的动作或行为反应替代。病态固执常常影响人们度过危机情境重新适应环境。

压力在组织上的后果

最后修改: 2019年09月20日 Friday 13:35